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王西萍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七中学  邮编:830013

摘要:小学作为幼小的承接时期,也是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考虑到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不够成熟、好奇心强,所以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其身心健康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现如今,小学学科素养教育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不仅要着力提升小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科学课程作为学生认识大千世界的重要“窗口”,提高科学课程教育,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强化其实践能力。而在广大家长的眼中,科学课程无非就是做做实验,写写观察日记,与其浪费更多的时间,不如多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甚至不惜投入更多的金钱为孩子报补习班。然而广大家长却未意识到,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从小为其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核心素养

前言:新课标整改后明确了小学科学课程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并为广大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向,要全权致力于科学课程素养的培养。小学科学作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各种新鲜事物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时期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而在科学课程教育工作中融入学科素养教育,让学生寓教于乐,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极渗透核心素养,让其成长为对社会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才。

一、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所谓学科素养,即学生在进行学科学习的同时应该掌握的基本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代教育工作者更加看重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同时,力求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学科素养教育,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1]。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不仅仅只是将学科内容经过自己的讲解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懂得如何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复合型人才。

二、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借助实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自然界中的任何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科学范畴,比如我们常见的月相、影子、光合作用等。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懵懂阶段,一般问题较多,无论见到什么稀奇事物总会大胆猜想,甚至会提出一些荒唐、奇怪的问题。而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猜想划定为对科学的猜想,通过不断的猜想,并用科学实验进行佐证,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机会[2]

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会耐心回答,即使是一些不符合逻辑的问题,教师在耐心解答的同时,也会对善于提问的学生予以表扬,这不是对科学学科严谨性的质疑,而是在潜移默化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学习《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时,教师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声音音频,一些学生便会好奇“这是什么声音、如何产生的”等等一系列问题引发种种猜测,而教师在听到学生的提问后,不会急于解答,而是采用实验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将全班所有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分发不同的实验材料,整场实验结束,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性的同时,也为培养其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自然界的几种主要的生物群体中,微生物、动植物的类别划分较为复杂,就动物而言,按照栖息地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水生动物、陆地动物;而按照有无脊椎的标准进行划分,也可以将其划分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等,这也更好的诠释了生物的多样性[3]。而在《食物链与食物网》课堂上,则探究了食物链各层级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不同种类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及结构形态等,归纳食物链、食物网与人类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们被禁锢在狭窄、密闭的教室里,被动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这很难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如果不让学生主动去触摸蒲公英、仙人掌,他们如何会知道仙人掌与蒲公英的刺会伤到手。

所以,在《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课堂上,广大教师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在校园内外寻找适合开展教学的环境。有些时候课堂学习并不一定要在教室内完成,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到蔬菜种植基地去观察各种蔬菜的外形、生长方式,为什么黄瓜是结在藤蔓上,而土豆是长在地上的。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讲解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其二,科学课程不仅仅只依靠教师一个人来讲解的,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动用周围的力量,比如父母、同学等,比如在学习《观察一棵植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带一盆绿萝到学校来,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观察、触摸,了解绿萝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等。而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观察和学习中,从而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在素质教育中,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尤其是在实践性强的科学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避免“无效学习”,让学生积极反馈和交流,并配合教师进行师生活动,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提升其实践能力

[4]

(三)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活泼是天性,这对于广大教学工作者而言并非是坏事,相反,教师更要结合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在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发学生讨论,让整个课堂充斥着讨论与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累积更多的实践经验[5]。比如教师在进行《认识一袋空气》课堂讲解时,可以设定不同种类的气体角色,并让学生自行选择所要扮演的角色,设计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身所扮演角色的特征设计台词、动作。整节课堂下来,学生们乐在其中,同时也增进了对哺乳动物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让学生在轻松、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学习并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其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课堂知识的同时,累积实践经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广大的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远,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环境下的硬性目标,旨在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并着力提升其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晓萍. 基于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0,63(8):5.

[2] 朱华岗.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生活教育, 2022,95(5):3.

[3] 赵忠发. 试论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2021,85(46)63-64.

[4] 迟凌欣.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小学科学:教师, 2021,,63(3):1.

[5] 刘大华. 激发小学生科学兴趣 育探究精神——浅谈小学科学课的核心素养[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0,65(46):00156-0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