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妊娠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与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瘢痕子宫妊娠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与治疗分析

 宋蒙蒙

泊头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河北  泊头   062150

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90例剖宫产孕产妇,其中45例为瘢痕子宫二次妊娠,设为A组,另外45例为初次剖宫产,设为B组。比较产后出血情况,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产后出血情况比较,A组患者出血量为11.11 %,出血量为(990.27 ± 731.85)mL,B组出血量为4.44 %,出血量为(681.62 ± 154.29)mL,A组出血量与出血率显著高于B组(P<0.05);危险因素比较,A组胎盘前置28.89 %、胎盘植入6.67 %、胎盘黏连6.67 %、瘢痕厚度≥3 mm率20.00 %、并发症8.89 %,均高于B组,两组子宫膨大过度发生率相近,同时全部患者存在宫缩乏力。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将显著增加产后出血风险,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并且与胎盘因素、瘢痕厚度、并发症等因素相关,应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产后出血;瘢痕子宫;宫缩乏力;治疗

前言:剖宫产可提高分娩效率,分娩时麻醉用药显著缓解疼痛,针对难产、高危妊娠患者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但是剖宫产造成显著机体创伤,术后形成瘢痕子宫,对未来再次妊娠具有不利影响,增加再次妊娠风险[1]。瘢痕子宫再妊娠通常需要再次实施剖宫产以期顺利完成分娩过程,促进母婴安全。再妊娠时,患者存在较高产后出血风险。本文从2022年4月~2023年3月妇产科接诊的瘢痕子宫妊娠病例中选取90例,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分析相关性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探讨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90例剖宫产病例,A组45例年龄(21~44)岁,平均(31.46 ± 6.11);孕周(37~40)w,平均(32.47 ± 3.55)w。B组45例,年龄(22~43)岁,平均(31.43 ± 6.07);孕周(38~40)w,平均(32.51 ± 3.60)w。资料可予分析(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瘢痕子宫患者;(2)剖宫产分娩;(3)资料完整;(4)孕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异常;(2)精神病史;(3)沟通能力异常;(4)合并全身感染;(5)麻醉剂过敏;(6)凝血功能障碍。

1.3方法

(1)危险因素分析:回顾分析孕产妇资料,全面分析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对比瘢痕子宫二次妊娠和初次剖宫产对产后出血的影响。观察产后出血相关性因素分布情况,定位核心危险因素。

(2)产后出血治疗方法:①缩宫素用药:10 U缩宫素(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454;1 ml:10单位)臀部肌肉注射给药。②10 U缩宫素与500 mL葡萄糖(浓度5 %)稀释,静滴给药。③米索前列醇用药:调整孕产妇体位为截石位,消毒会阴区域。米索前列醇(秦皇岛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456)经肛门部位注射给药,用药60μg,注射后按压(10~25)s。观察不良反应,对症处理。

1.4观察指标

(1)产后出血情况:分娩后24 h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 mL视为产后出血,统计平均出血量与出血率。采用溶剂法、面积法和称重法估算失血量。

(2)危险因素:统计胎盘前置、胎盘植入、胎盘黏连等胎盘因素、瘢痕厚度≥3 mm、子宫膨大过度、并发症、宫缩乏力等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剖宫产孕产妇数据,计量资料(产后出血量)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产后出血发生率、危险因素)以率(%)表示,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后出血情况

A组出血率(11.11 %)>B组(4.44 %),A组出血量>B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n),(]

组别

出血率(%)

出血量(mL)

A组(n=45)

11.11(5 / 45)

990.27 ± 731.85

B组(n=45)

4.44(2 / 45)

681.62 ± 154.29

P

<0.05

<0.05

2.2危险因素

A组胎盘前置率、胎盘植入率、胎盘黏连率、瘢痕厚度≥3 mm占比以及并发症率>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子宫膨大过度率、宫缩乏力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n%n]

组别

n

胎盘前置

胎盘植入

胎盘黏连

瘢痕厚度(≥3 mm)

子宫膨大过度

并发症

宫缩乏力

A组

45

28.89(13 / 45)

6.67(3 / 45)

6.67(3 / 45)

20.00(9 / 45)

11.11(5 / 45)

8.89(4 / 45)

100.00(45 / 45)

B组

45

17.78(8 / 45)

4.44(2 / 45)

2.22(1 / 45)

0.00(0 / 45)

13.33(6 / 45)

2.22(1 / 45)

100.00(45 / 4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妊娠高危事件,是造成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产后出血过程中,患者全身脏器供血不足,影响机体循环,造成器官缺氧、衰竭,主要受害部位为脑、心、肾等器官。此外,产后出血可能引起席汉氏综合征,损伤脑垂体功能。孕产妇临床管理中应积极预防产后出血,针对已经发生大出血的患者及时止血和输血,纠正异常,促进患者预后。

本次研究中,A组与B组相比显著提高了出血风险,并且出血量显著增高。A组胎盘前置等风险较高。本次研究中通过用药治疗全部患者成功止血,未出现产后出血死亡病例。

剖宫产后数小时内切口初期发生炎性反应,术后约10 d发生组织增生,术后(4~5)w逐渐开始组织修复并且最终形成瘢痕。在上述过程中,伤口中胶原纤维与其他组织相连,因此形成瘢痕。剖宫产对子宫内膜、肌层造成直接损伤,引起子宫蜕膜血管生长不全。二次妊娠时,子宫蜕膜血管未能顺利形成,影响胎盘供血,导致胎盘面积增大,向子宫下段延伸。不仅如此,切口愈合时,纤维组织替代子宫肌层、瘢痕区域,孕卵着床部位蜕膜异常,绒毛可轻松穿透子宫肌层。在上述作用下,瘢痕区域胎盘组织发生浸润性生长,并且向宫颈管浸润,造成胎盘前置[2]

剖宫产术中操作时,内膜较易受损,底蜕膜发育异常,引起胎盘黏连。胎盘穿入肌层,引起胎盘植入。前置胎盘植入下段瘢痕部位,则形成凶险型前置胎盘。与初次分娩孕产妇相比,瘢痕子宫二次妊娠患者较易发生上述不良妊娠事件。羊水过多、巨大儿以及多胎妊娠患者较易发生子宫过度膨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核心因素,主要是因为妊娠期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造成分娩时宫缩乏力。胎盘面积过大、肌纤维缩复能力不足、肌纤维受损进而引起宫缩强度减弱,并且诱发产后出血。妊娠并发症也是常见诱因。糖尿病、妊高征、肝炎、肥胖等均可能影响宫缩,进而造成产后出血[3]

综上所述,瘢痕子宫再妊娠将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出血量,宫缩乏力因素、胎盘因素、瘢痕厚度因素与妊娠并发症因素为主要危险因素。针对患者使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促进宫缩,可促进有效止血。

参考文献:

[1]蒋凤鸣. 探讨瘢痕子宫妊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措施[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29):13-15.

[2]周杰,李维玲,张西艺,等.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3):10-11+15.

[3]伍伶俐,劳永霞,萧志辉. 瘢痕子宫妊娠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与治疗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1):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