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改进方法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2

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改进方法及护理

刘莹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 201107

摘要:目的:研究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改进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样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6月,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样本总人数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并比较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减少皮下出血的方法及相关护理效果。其中观察组使用垂直皱褶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患者注射后皮下出血症状及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标准为五天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皮下出血的概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出血、皮下淤血不良反应,也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且护理效果良好,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改进方法;护理效果

低分子肝素钙在临床中属于抗凝血药,是由普通的肝素解聚而形成,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其作用强度为普通肝素的2—3倍,且副作用少、出血倾向小。同时,也可以促进侧支循环、轻度扩张血管,在行皮下注射后可以降低高凝状态,起到抗血栓形成的功效,在临床各种动静脉血栓的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1]。但是患者在接受皮下注射后,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皮下出血。现将我院心内科2020年4月—2021年6月所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纳入研究中,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并进行比较,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60例心梗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并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有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34—85岁,平均年龄为(33.7±1.2)岁;对照组中有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32—84岁,平均年龄为(34.6±2.2)岁。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较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史,且认知功能良好,已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在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下开展此研究。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脐周垂直皱褶法进行注射,在注射前不排空气,并将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推注药液。完成注射后拔针,使用棉签保持平行进针的方向进行按压,时间为10min。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选取30°—40°的角度进行注射,需先排尽空气并缓慢注射药液,拔针后实施按压,时间为5min。

1.2.1 注射方法及护理

①注射部位:取患者腹部进行注射,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减少出血症状。建 议在选择注射部位时,应当避开脐周1—2cm,可以在脐周左右10cm、上下5cm的位置,保持每针间隔2cm行皮下注射;②注射前不排空气:在注射过程中,由于临床中多使用预灌针剂的抗凝剂,所以不需要先排气。针筒内留置0.1ml的空气,注射时需要把针头朝下,将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并进行注射,留置的空气刚好可以填充在针乳头处,不仅可以保证剂量的准确性,也可以避免针尖残留药液对患者皮肤的刺激,进而减少局部淤血反应;③穿刺角度:在注射时需提捏皮肤保持垂直进针,用左手拇、食指捏起腹壁皮肤,形成凸起皱褶后再垂直进针,于皮下注射抗凝剂,减少不良反应;④注射前不抽回血:在临床操作中,由于医生左手全程提捏皮肤,右手垂直针,所以很难抽回血;⑤注射过程中,保持速度为lOs持续注射,再等待lOs拔针,通过停留lOs可以减少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面积及发生率;⑥按压处理:注射后不需要进行局部按压,拔针后本身需要用棉签按压,增大了药物对注射部的刺激,但是如果再用力按压,很容易引起毛细血管壁的破裂并导致局部出血、淤血[2∽3]。预灌针剂的针头很细,采取垂直进针的方式可以减少组织损伤,拔针后也不会造成皮肤出血反应,因此无须按压。同时,为了防止患者出现皮下出血、硬结,需要注意禁忌热敷;⑦用药指导:明确告知患者用药时间,并在手术前12h内停止用药,术后12—24h给药。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实施基础的疾病治疗方法后,规定时间标准为五天判定疗效,观察患者注射后的皮下出血症状及相关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2.0 软件处理患者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时,表明组间数据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只有2例出现皮下出血并发症,占到0.07%,而对照组中有10例出现皮下出血症状,占到0.3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皮下出血并发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实施脐周垂直皱褶法后,与对照组的传统方法相比,患者的皮下出血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这也说明选择腹部作为皮下注射部位,可以采取垂直进针的注射方式,合理控制压迫时间、力度,有规律替换注射部位,避免在注射前排出空气,可以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不良反应[4]。同时,在处理皮下出血症状时,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确保患者可以正确掌握药物的原理性质及不良反应,加快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玉平,王彩娇.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的改进及护理[J]. 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8):122.

[2] 张听芹,常娜. 减少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两种方法比较[J]. 母婴世界,2016(12):235-236.

[3] 孙兴兰,邱红云,万佳,等. "提捏法"减少冠心病患者低分子肝素钙局部注射皮下出血的研究[J]. 医学信息,2019,32(z1):101-102.

[4] 吴晓琳,蒋雅琼,朱华桂.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中的效果分析[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4):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