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联合CT检查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磁共振联合CT检查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安志文

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联合CT检查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6~2-2022.6月收治的1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154处),均接受核磁共振(MRI)和CT检查。将手术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及联合检查对不同时间病灶及各类脑梗死类型的检出率。结果:联合检查在发病时间<6h、6~24h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单一检查(P<0.05)。联合检查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单一检查(P<0.05)。结论:MRI联合CT检查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明确梗死类型及病灶大小等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急性期脑梗死;核磁共振;CT检查

急性期脑梗死主要指出现在3d内的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受阻导致的供血区域脑组织坏死,其主要致病因素为血栓,部分患者因为肿瘤及细菌感染致病。根据梗死面积可将其分为大面积和小面积脑梗死,患者通常伴有一定的肢体无力、头晕等症状表现,急性期脑梗死的主要发病部位为丘脑、侧脑室体旁及基底核区[1]。早期阶段及时诊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断以影像学手段为主,CT检查是一种常用诊断方法,具有扫描速度快、对梗死部位敏感性强等优势;核磁共振(MRI)也是常用诊断方法,扫描时利用常规T1WI序列和T2WI序列,能够避免骨质伪影的影响,进一步明确病灶位置、范围等信息,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基于此,本研究对磁共振联合CT检查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6~2-2022.6月收治的1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154处),男、女例数分别为89例和51例,年龄区间53~79岁,平均(63.87±4.08)岁;出血性栓塞36例,缺血性脑梗死47例,腔隙性脑梗死57例。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1)CT检查:使用仪器为CT扫描仪,对患者头颅进行平扫,合理设置扫描参数,电压和电流分别为120kV和150mA,层厚和层距均为5mm,对头颅行轴位断层逐层扫描。(2)MRI检查。使用仪器为MRI扫描仪,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层厚和层间距分别为5mm和1.5mm,FOV为220mm。T1WW序列扫描参数:TR为2000ms,TE为18ms,矩阵320×190;T2WI扫描参数:TR为6000ms,TE为99ms,矩阵为384×278。T2 FLAIR序列扫描参数:TR为9000ms,TE为97ms,矩阵256×210;弥撒加权成像(DWI)扫描参数:TR为5000ms,TE为64ms,矩阵160×160。由两名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影像学医生进行检查,指导阅片,结合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两人意见一致获得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将手术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及联合检查对不同时间病灶及各类脑梗死类型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22.0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比较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病灶检出率

联合检查在发病时间<6h、6~24h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单一检查(P<0.05)。如表1所示。154

表1 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发病时间的病灶检出率对比 [n(%)]

检查方法

<6h(n=41)

6~24h(n=79)

1~3d(n=34)

合计(n=154)

CT

11(2.83)

37(46.84)

32(94.12)

80(51.95)

MRI

32(78.05)

57(72.15)

34(100.00)

123(79.87)

联合检查

38(92.68)

75(94.94)

34(100.00)

147(95.45)

2.2 不同类型脑梗死检出率

联合检查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单一检查(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脑梗死检出率对比 [n(%)]

检查方法

出血性栓塞(n=36)

缺血性脑梗死(n=47)

腔隙性脑梗死(n=57)

合计(n=140)

CT

27(66.67)

19(40.43)

34(59.65)

80(57.14)

MRI

31(86.11)

40(85.11)

51(89.47)

125(89.29)

联合检查

35(97.22)

47(47.00)

56(98.25)

138(98.57)

  1. 讨论

急性期脑梗死是临床十分常见、高发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对脑部血液供应造成阻碍,导致脑组织局部发生不可逆损伤,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病情严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溶栓方法,最佳治疗时间为3~6h内,因此早期阶段及时、准确诊断十分必要。

CT是急性期脑梗死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空间分辨率较高,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通常患者红细胞膜较为完整,在氧合血红蛋白阶段,患者病情发展至亚急性脑出血或慢性脑出血时,红细胞膜破裂,能够提高病变检出率[2]。但是CT检查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受病灶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面积较大的病灶组织密度较低,CT的诊断准确性较差。MRI检查对水的灵敏度较高,能够准确检测病灶位置的含水量,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时发现梗死病灶,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有效检出一些微小病灶,同时能够多角度成像,不受骨性伪影等因素影响[3]。本研究显示,联合检查在发病时间<6h、6~24h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单一检查(P<0.05),对不同类型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单一检查(P<0.05)。

综上所述,CT联合MRI在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姜圣男,李香营,陈建强. 核磁共振联合CT检查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6):205-206.

[2] 江小华.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观察[J]. 江西医药,2022,57(9):1286-1288.

[3] 沈玉萍,徐洁. DWI、SWI及CT对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J]. 心电与循环,2022,41(6):590-59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