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宦游人,结缘在密州——苏轼与宦游密州的北宋历史文化名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5
/ 3

同是宦游人,结缘在密州——苏轼与宦游密州的北宋历史文化名人

陈安亮

诸城市文化艺术中心 山东省   262200

北宋政权建立以后,结束了自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政治环境却相对稳定,封建自然经济又出现了一度的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封建文化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巅峰。北宋一代,在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书画艺术家,可谓群星璀璨,光耀寰宇。同时有许多历史名人先后宦游密州(州治诸城),在密州这方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的热土上,他们情系密州人民疾苦,留下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佳话。本文即对苏轼和宦游密州北宋名人之间交往的史实作一个简单的梳理,以飨读者,并求教于方家。

孔宗翰

熙宁九年(1076)中秋节,苏轼在超然台大宴僚属。酒酣耳热之际,苏轼意兴勃发,填词一阕,调寄《水调歌头》。这就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那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在填这首词之前,苏轼还做了两首诗,其题为《和鲁人孔周翰二绝》。这两首诗的诗前长序见载于光绪《增修诸城县续志》(志五考第三)之金石考。其诗如下:

其一

坏壁题诗已五年,故人风物两依然。

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曲眠。

其二

更邀明月说明年,记取孤吟孟浩然。

此去宦游如传舍,拣枝惊鹊几时眠。

孔宗翰,字周翰,曲阜人,北宋名臣孔道辅次子,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宗翰为人气貌浑厚,奉亲至孝,始以父任为将作主簿,后与其兄孔舜亮(字君亮)俱登进士,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仙源县(今曲阜)。先后历知蘄、密、陕、扬、洪、兖、六州。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任朝议大夫,主持纂修《孔氏家谱》。宋哲宗元祐二年任刑部侍郎。元祐三年(1088)六月卒。享年六十岁,葬曲阜孔林。

孔宗翰曾祖父孔仁玉生有四子:宜、宪、冕、朂。孔朂,字自牧是孔宗翰的祖父。他的伯祖父孔宜,字不疑。宋太宗时曾任密州州通判,事见乾隆《诸城县志》(志十八,表第三)历代职官表(上)。孔宗翰本人一生也有三过密州的经历,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中秋节,孔宗翰任仙源县知县,因事过密州,寓于东武官舍,斯时陈宗古、任建中二人亦在密州。三人联榻而眠,相得甚欢。熙宁四年(1071)中秋,孔宗翰以尚书屯田郎中提点京东东路刑狱公事曾持节过郡。明月依旧,官舍依相旧,昔时对晤的二友已亡,他提笔于壁作诗一首,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坏壁题诗"。

孔宗翰是苏轼的继任者。苏轼在离密州之时,和离开密州以后,及其次年在徐州知州任上先后写下了《和鲁人孔周翰二绝》《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大雪青州道上,有怀东武园亭、寄交代孔周翰》《和孔密州五绝》《和孔周翰二绝》《虔州八境图》诗,《颜乐亭诗》并叙,《答孔周翰求书与诗》等多首与孔宗翰相酬唱的诗篇,其中许多作品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密州父老深切的眷恋与怀念之情。元丰元年(1078),孔宗翰罢京东东路刑狱,以尚书都官郎中出知陕州。苏轼作《送孔郎中赴陕郊》以送之。

孔宗翰之兄孔舜亮亦与苏轼兄弟相过从,苏轼有《和孔君亮郎中见赠》诗,苏辙亦有《和孔君亮郎中新葺阙里辞官以归》诗。

宋国博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在徐州知州任上的苏轼写了一首《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宋国博是在苏轼以后担任密州知州的,他先写了一首《在郡杂咏》的诗寄给苏轼苏轼又写了一首诗来酬答,故而谓之"次韵答之"。

乾隆《诸城县志》历代职官表(上)记载,"宋国博,逸其名,雍丘人,见《苏轼诗集》",该版县志《宦迹录》中根据苏轼诗中"吾观二宋文,字字照连素,渊源皆有考,奇险或难句"推断,此人为北宋时期名臣"二宋"即宋庠、宋祁之后人。宋庠(996~1066),字伯庠,后改名庠,字公序,先后任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宋庠熟习典故,擅儒雅之望。宋祁(998~1061),字子京,曾任翰林学士,史官编撰与欧阳修合纂《新唐书》。宋祁能文多建白,工于填词,一阕《玉楼春》名动天下,世人以"红杏尚书"称之,足见其风雅。

今据宋人王珪所撰《宋景文公祁神道碑》:宋靖国为宋祁之子,以其曾为国子博士,故而以"宋国博"名之。宋国博在密州的其他事迹暂无考。

苏轼善于作"次韵诗",古今传为佳话。南宋吕本中(字居仁)在《与曾吉甫议诗帖》中也有提及。

霍翔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十月,苏轼任登州知州,取道途径密州。父老牵牛携酒遮道往迎。苏轼在密州又会见了他久违的老朋友赵杲卿与乔禹功。苏轼写下了《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再过常山和昔年留别诗》、《过密州次韵赵明叔、乔禹功》这三首诗。霍翔的具体乡贯及生卒不详。惟知其人在熙宁中曾任驾部员外郎知都水监,提举疏浚汴河,复提点秦凤路行狱。元丰二年(1079)除京东提刑后卫主客郎中,徙成都。八年(1085)五月知密州。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356载"元丰八年五月庚子朝奉大夫,提举京东路保甲霍翔知密州。苏轼在《在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一诗中对霍翔的盛情款待表示了无限感激,并对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翟汝文

翟汝文,字公巽,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宋徽宗政和年间曾任密州知州,乾隆《诸城县志》之宦迹录,有翟汝文传。文中言其博雅能文,有风度。从苏轼、黄庭坚游,登进士第。徽宗时由秘书郎历任中外,多建白,迁给事中,上言忤内侍梁师成,后因忤权相秦桧被罢,以卒。谥忠惠。

翟汝文对苏黄的文名,仰慕已久,但无缘得识。《京口耆旧传》卷四有翟汝文传,谓"少从苏轼,黄庭坚"游是不恰当的。绍圣四年苏轼入儋,李公麟为苏轼画像一幅,翟汝文作《东坡远游赋并序》文中讲道:"龙眠居士画东坡先生,黄冠野服。据矶石横策而坐。子由闻而赞之,始公在北方,某为童子欲见公而公出定武,复旋谪儋耳,竟不及见公之南也。"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遇赦北归,疾甚将死,翟汝文来见,汝文从苏轼游,乃苏轼北归次京口时之事。这是苏翟二人的首次会面。

翟汝文治密的时间,乾隆《诸城县志》历代职官表中没有确切的记载。惟知其时在徽宗朝,且翟公守密,秦桧为州学教授,二人自此时交往,经查《宋史秦桧传》。秦桧,字会之,江宁人。政和五年进士,补密州教授,依此而断翟汝文治密当亦在政和五年左右。

翟汝文绍兴年间曾任参政政事,明人冯梦龙在他他编纂的《古今谈概》中有"翟参政请客"一目,记翟公轶事(说概卷十三贫俭部)。翟汝文有是著名书法家,乾隆刊《三希堂法帖》录有他的书法作品,亦留有苏字遗韵。《宋史》卷372有《翟汝文传》。《翟忠惠集》中有文记载密州士民立像祀苏公的情形的文章,见于李增坡先生编著的《苏轼在密州》(1995年齐鲁书社版)本文不俱引。

晁补之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巨野人。《宋史》卷四四有传。晁补之系苏门弟子之一。通常所说的"苏门四学士"是指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苏门五士"则是指黄庭坚、张耒、秦观、晁补之、陈师道。"苏门六君子"则是指,黄庭坚、张耒、秦观、晁补之、陈师道、李廌。除此之外,后起的李格非、廖正一、董荣、李禧四人均以受知于苏轼而行。稍晚,则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在这些苏门文人中与密州有密切联系的除了其女李清照嫁与密州太学生赵明诚的李格非之外,还有晁补之一人。

据乾隆《诸城县志》记录晁补之任职密州的记载,但对其中细况则语焉不详。光绪《增修诸城县续志摭遗》引用晁氏《墨经》言密州九仙山(今属五莲县)产松,其松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品惟上上,制墨有佳。《墨经》的作者现在说法不一,著名红学家周绍良先生说其作者为晁补之的弟弟说之(或贯之)。然九仙山松制佳墨的说法盖缘自晁补之的实际考察吧!

刘庭式

熙宁七年冬,苏轼自杭州通判转任密州知州,当时刘庭式担任密州通判。刘庭式字得之,齐州人(今山东济南)举进士。《宋史》卷459有刘庭式传,沈括《梦溪笔谈》中亦有对刘庭式的记载。刘庭式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他在没有考取功名的时候,因其未婚妻因病情致盲。有人劝刘庭式娶盲女的妹妹。刘庭式却遵守以前的承诺,与盲女成婚与之偕老。刘庭式与苏轼关系很密切。苏轼刚刚到密州任的时候。密州因连年灾荒,以至于连知州的日常生活都斋厨索然,倍感寒酸,于是苏轼与刘庭式一起"循古城废圃,求杞菊而食之,扪腹而笑"。苏轼在密州期间的许多善政,就是刘庭式参加实施的。元丰六年七月十五日(1083),苏轼曾作《书刘庭式事》一文,表达对刘庭式的思念之情。刘庭式以高寿终。

刘庭式义娶盲女,重信守诺的言行对诸城士子有着很大的影响。据续修于1995年的《诸城普庆张氏族谱》载:清康熙年间诸城文士张侗(字其人,号石民)初聘程氏女为妻,后程氏以疾失明。其外舅(岳父)请绝婚,张侗没有答应这个请求,最终与程氏结连理。张侗有女适西南关王槐(字翠林),王槐病躄不能行走。张侗亦嫁女于王槐,张侗先以瞽女为佳偶、后收躄儿作东床的故事广为一时,传为佳话。参见于方迈撰《诸城乡谥贞献先生石民张君传》及张雯撰《张氏族谱续大传四十一世祖侗传》。

孔平仲

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知州任上作《孔长源挽词》二首,孔长源,北宋临江军新淦县人,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尝与延之相晤,孔延之生子七人,以文仲,武仲,平仲最为有名,一时有"三苏联璧,三孔分鼎"的美誉。孔平仲一生与苏轼甚为投契,苏轼曾写有多首与孔平仲的唱酬之作。孔平仲,字毅甫,宋英宗年间进士,宋徽宗时先后任户部员外郎、迁金部郎中。

孔平仲在密州究竟任过何职,在诸城历代地方志中没有记载,见于记载的只是他是来过密州。孔平仲有一首题为《和舍弟送行密州》的诗。诗中说:

一览凤凰句,况当鸿雁秋。云山回倦首,烟雨上扁舟。

土俗京东陋,官居学舍幽。蓬莱醉中梦,寻我海边州。

另外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高密县志艺文录》中载有两首孔平仲的诗,一首题为《寄高密令王达夫》,另一首题为《寄板桥卞进之主薄》。限于篇幅,此二诗不遑俱引,北宋之时高密县及板桥镇均辖于密州,故而孔平仲曾经宦游过密州当属无疑。

杨蟠

杨蟠,字公济,北宋章安(今属浙江临海)人,曾任密州推官。事见乾隆《诸城县志,历代职官表上》。据《宋史文苑传杨蟠传》载,蟠平生以诗闻名。他的诗曾经得到欧阳修的称许,欧阳修用"苏梅久作黄泉客,我今亦有白头翁,卧读杨蟠一千首,乞渠明月与春风"(欧阳修《读杨蟠<章安集>》)赞之。苏轼任杭州知府时,杨蟠任杭州通判,二人有多首酬唱之作传世。杨蟠作诗千首,后知寿州,卒。苏轼有《杨公济梅花十绝》《奉和杨公济梅花》等诗存世。

除了上述与苏轼有关的宦游密州的北宋名人之外,北宋时期尚有许多历史名人在密州做过知州以及其他官职。

雷有终(947~1005),字道成,同州合阳(今陕西大荔)人,《宋史》卷278有传。

蔡齐(998~1039),字子思,莱州(今山东平度)人,进士第一。仁宗时,由侍读学士,罢为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改密州。在密州期间,曾上书请驰盐禁,乡人思之,入名宦祠。苏轼在其《论河北京盗贼状》一文中提及蔡齐治密的事迹。

李迪,字复古,幽州人,举进士第一。景祐中降太常卿,知密州,事见光绪《增修诸城县志》。

胡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与孙复、石介同学,合称宋初三先生,北宋仁宗任间任密州观察推官,事见欧阳修《胡先生墓表》。

密州有幸,在北宋一代,有如此多的历史名人来过这里,并且在这里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可吟可咏的故事与传说。他们在宦游密州的同时,也用自己的学识、修养、嘉言懿行濡养滋润的这方热土。这一时期的诸城文化,在经历了秦汉隋唐的积淀之后,又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高峰,并且为明清时期诸城地方文明百花竟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