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张莉   ,赵瑞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130例神经衰弱患者,所有样本均为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内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样本进行分组,即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均含65例样本。干预前及3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同时组间对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组间干预前的PSQI评分对比,P<0.05;干预3个月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降低,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结果对比存在差异性,即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模式对神经衰弱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且患者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与常规护理相比优势更加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神经衰弱应用效果满意度

作为一种神经障碍性疾病,引发神经衰弱的原因与长期处于情绪压抑、过度紧张等存在密切相关。该病发病率高,且病情迁延难愈,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难度。患者发病后通常会表现出精神兴奋、脑力易疲乏、头痛、记忆力下降、失眠、紧张、焦虑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神经衰弱患者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从而加重病情引发恶性循环。相关研究表明,除常规治疗外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心理护理模式对神经衰弱患者进行干预,以此分析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见下文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130例神经衰弱患者,所有样本均为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内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样本进行分组,即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均含65例样本。常规护理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33:32,,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50.65±1.54)岁;心理护理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32:33,,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50.89±1.87)岁。组间基线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进行统计。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以常规护理模式对本组患者进行干预。保持病房内的整洁环境,降低噪音干扰,降低对患者的刺激。控制好病房内的湿度和温度,帮助患者纠正不良作息习惯,培养正确、健康的生活和作息习惯,同时给予饮食和运动方面的干预。

心理护理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本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1)健康宣教干预:护理人员可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讲解有关神经衰弱的相关知识,如通过多媒体播放影像视频、一对一图文结合等,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正确认知,帮助其正视疾病和治疗工作,提高治疗积极性。(2)睡眠干预:睡前1 h,指导患者全身心放松,消除脑中杂念,平躺,想象双手存在一定的重量并将其向上举高,30 s后缓缓收回并置于身体两边,平稳进行深呼吸并在心里默数,每次深呼吸均想象为下一个台阶,次数增多后身体重量也会同步增加,以此促进患者睡眠。此外,可在睡前为患者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使用温水泡脚等。(3)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讲解以往临床上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加其治疗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此外,根据患者的差异性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前掌握患者的个人喜好及发病原因,增加与患者间的接触,获得患者的信任方便实施干预。将患者置于安静环境,播放音乐并指导患者选择舒适、放松的卧位,利用温柔的语言和语气指导患者微闭双眼,脚趾为注意力集中处,全力伸缩脚趾,紧张和松弛时间均保持10 s;随后放松腿部,将小腿伸出并用力向前蹬,左右腿交替紧张和放松。按照上述方法对患者的腹、背、肩等部位进行依次放松,每次5 min,每日2次。晨起、睡前各1次,放松期间注意让患者保持规律的深呼吸。

1.3观察指标

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及3个月后的睡眠质量,该表满分21分,评分与患者睡眠质量呈负性相关。此外,以我院自拟的护理工作评价表(百分制)为参考,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完成数据处理工作,t验证选择(±s)的计量数据,X2验证选择[n(%)]的计数数据,统计学标准为P<0.05,代表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

组间干预前的PSQI评分对比,P<0.05;干预3个月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降低,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结果对比存在差异性,即P<0.05。见表1:

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s

组别

n

满意度

干预前

干预3个月

心理护理组

65

89.54±1.76

12.43±1.57

5.36±1.22

常规护理组

65

83.43±1.48

12.56±1.83

6.79±1.67

t

-

21.4216

0.4346

5.5745

P

-

0.0000

0.6645

0.0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大众生活节奏和压力的不断增加,神经衰弱群体的数量也呈现出明显增加,且发病年龄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导致神经衰弱的原因较为复杂,患者的精神压力和负担会在发病后出现大幅度增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情绪与神经衰弱存在密切关联性,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必须配合心理护理,以此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心理护理模式对神经衰弱患者进行干预,以此分析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根据研究结果可知:组间干预前的PSQI评分对比,P<0.05;干预3个月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降低,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结果对比存在差异性,即P<0.05。

综上所述,采取心理护理模式对神经衰弱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且患者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与常规护理相比优势更加显著,因此值得将该护理模式应用在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朱盼盼,王芃芃.心理护理在神经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4):164-166.

[2]夏聪颖.心理护理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20):130-131.

[3]廉文静.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7):92.

[4]张晴.心理护理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研究.2019,(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