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徐永锦

 长治市中心血站 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发生血液报废问题的原因,探讨预防血液报废、提高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 针对血站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采集的22300U血液进行调查研究,对比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的实施前(2021年7~12月,采集血液11040U)、实施后(2022年1~6月,采集血液11260U)的血液报废问题发生情况。结果:分析血液报废问题发生情况,在22300U血液的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报废率为1.01%,冷沉淀(1029U)、红细胞(17724U)、血浆(3547U)的报废率分别为0.78%、0.58%、3.19%。对比质量管理前后的血液报废问题发生情况,实施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后的血液报废率(0.56%<1.47%,χ2=46.004)低于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前(P<0.05)。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实施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后,采血不足发生率(0.09%<0.26%,χ2=9.623)、过期率(0.08%<0.22%,χ2=7.126)、血袋破损发生率(0.12%<0.35%,χ2=13.551)、溶血发生率(0.13%<0.31%,χ2=7.765)、脂血发生率(0.14%<0.33%,χ2=8.112)低于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前(P<0.05)。结论: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针对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基于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进行血液成分制备操作。

【关键词】血液成分制备;血液报废;原因;解决措施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根据维持血容量、供给红细胞、补充凝血因子的需要,进行输血治疗,进而达到抗休克、纠正急性缺氧症、改善凝血功能的目的。采集献血者的血液,补充血液资源。通过血液成分制备,能够提高血液利用率,便于储存、运输,可随时供应临床治疗,满足患者对于不同血液成分的需求。为了保障输血治疗的安全,采集血液时,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1]。在采血后,需要高质量的完成血液成分制备。但是在血液成分制备的过程中,受到各类风险因素的干扰,会影响血液制品的质量。不合格的血液制品无法应用于临床治疗,需要进行报废处理,导致血液资源的浪费。为了具体了解血液报废问题的发生原因,需要考虑到献血者的个人情况、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操作技术、血液制品的储存和运输等多方面的因素,从中寻找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血液成分制备的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避免血液报废问题的发生[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血站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采集的22300U血液进行调查研究,在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的实施前(2021年7~12月)、实施后(2022年1~6月),分别采集血液11040U、11260U。血液均来源于符合健康检查标准的献血者。

1.2方法

实施质量管理前,按照常规的流程,进行血液采集、成分制备的相关操作。完成血液成分制备后,对于血液成分制品进行质量检查,对合格的血液成分制品进行储存,不合格血液成分制品进行报废处理。

实施质量管理后,基于常规的血液成分制备流程、操作方法进行改进。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针对血液成分制备的各项技术操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①人员管理:负责血液成分制备的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熟练掌握相关技术规范,以严格的标准进行考核。在血液成分制备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操作上的失误、差错。

②设备与物料管理:在血液成分制备前,应准备好相关的设备、物料(血袋、采血管、滤器等),严格进行检查,避免使用产生故障的设备以及不合格的物料。加强对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使用前进行校准,检查物料是否过期。

③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监测、管理:准备好相关设备、物料后,在清洁、无尘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应用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化的进行全血采集、离心、过滤、血液成分(血浆,红细胞,血小板等)分离的操作。该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监控,评价血液成分的含量、纯度、活性是否符合标准,检查采血管热合点是否牢固、完整,确认血袋有无渗漏、污染等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

2结果

2.1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血液报废问题发生情况

1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血液报废问题发生情况

组别

制备量(U)

报废量(U)

报废率(%)

冷沉淀

1029

8

0.78

红细胞

17724

104

0.59

血浆

3547

113

3.19

合计

22300

225

1.01

2.2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前后的血液报废问题发生情况

2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管理前后的血液报废问题发生情况

时间

制备量(U)

报废量(U)

报废率(%)

质量管理前

11040

162

1.47

质量管理后

11260

63

0.56

χ2

46.004

P值

<0.05

2.3血液报废问题发生原因

3血液报废问题发生原因分析

时间

采血不足

过期

血袋破损

溶血

脂血

质量管理前

29(0.26)

24(0.22)

39(0.35)

34(0.31)

36(0.33)

质量管理后

10(0.09)

9(0.08)

13(0.12)

15(0.13)

16(0.14)

χ2

9.623

7.126

13.551

7.765

8.11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通过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补充血液资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输血治疗的需要,为患者输入所需的血液成分,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为了保障血液成分制品的质量安全,需要针对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过程进行严格管理。通过对血液成分制品的质量评价,检出不合格血液后,需要进行报废处理,避免应用于临床治疗,保障治疗安全。血液报废问题的发生,会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4]。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问题的发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脂肪血的发生,与患者在采血前的用药、饮食有关。在采血、成分制备的操作中,工作人员出现失误、差错,会导致血液成分制品不合格,出现采血不足、溶血等情况[5]。在血液成分制品的储存、运输环节,存在管理不当的问题,容易发生血袋破损,影响血液成分制品的质量。加强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严格、精细的设备与物料管理,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以及血袋、采血管、滤器的安全使用。监测、记录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保障各项操作的规范进行,及时排查风险,充分保障血液成分制品的质量安全,减少血液报废问题的发生[6]

综上所述,加强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的防控,严格进行质量管理,可以有效保障血液成分制品质量,避免造成血液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郑瑜,范亚娟,牛晓远. 环形循环体系闭环干预在降低血站成分制备中血液报废率中的应用观察[J]. 贵州医药,2023,47(03):477-478.

[2]徐国芳,刘有才,彭芳,等. 抚州某血液中心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调查[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09):118-120.

[3]王立娟. 血液成分制备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及预防对策[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6):133-135.

[4]黄美娇.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与原因探究[J]. 心理月刊,2020,15(05):228.

[5]石晓兰. 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0):119-121.

[6]李少华,李运琴,段艳芳. 血站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以及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