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姜莉 ,张良兰 ,焦美侠

斯坦德科创医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市 266100 

摘要:为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健康状况,本文结合各学者研究结果,与本人研究经验,重点阐述了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并从生存率和安全性两个层面分析用药效果,归纳他汀类药物实际应用可行性,进而为抗肿瘤治疗患者正确选药给予重要指引,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适当控制癌症致死风险。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前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相关数据:2022年我国因恶性肿瘤致死人数多达321万人,且患者数量为3.8亿,在手术疗法之上也常用抗癌药控制病情,以期在药物作用下延长患者的生存年限。他汀类作为胆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本身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因而将其用于恶性肿瘤药物疗法应用中,有利于促进病情稳定好转,借此通过药理作用的分析,明晰优化应用方向。

1 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机制

1.1抑制细胞增殖与侵袭

恶性肿瘤在药物治疗中主要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和癌细胞侵袭,就此产生抗肿瘤功效,避免患者因癌细胞扩散危及自身生命。结合学者靳通通[1]研究成果,在评估他汀类抗肿瘤作用前沿性时,发现在收集的5199篇医学文献中,有4994篇文献中明确提及他汀类抗肿瘤作用,且药效作用具体体现在抑制癌细胞增殖部分,可将该结果用于支撑抗肿瘤药理机制。学者钟耿芳[2]主要以乳腺癌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为研究重点,确定药物使用者用药后后有效治疗率高达96.42%,基本上都能通过此药物舒缓病症,其CD3+/CD4+等细胞免疫指标均有所增加,意味着患者加用曲妥珠单抗(8mg/kg,静滴1.5h)后病症将得到充分改善,而决定病症减轻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控制癌细胞生长。学者王方华[3]虽然认为他汀类药物具有“双向作用”,但肝癌患者抗癌治疗中药物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参与抗肿瘤作用时,确实能造成癌细胞在自噬反应下产生抑制功效。此外,癌细胞增殖过程中他汀类药物释放的药物成分,还能降低癌细胞蛋白表达水平,特别是辛伐他汀片,进而在钙离子活力调控中减缓癌细胞增殖速度,以创造缺氧诱导因子抑制条件,破坏增殖环境。

此外,抗肿瘤作用除了抑制增殖外,还能阻止癌细胞侵袭,即降低癌细胞向周边正常细胞扩散的风险。在子宫癌、白血病等疾病中,可通过细胞黏附作用的消退途径,促使细胞因子得到可靠控制,同时能够降低上皮间质转化蛋白表达能力,以细胞周期蛋白D3与原癌基因抑制作用抵御癌细胞侵袭行为,继而达到保护正常细胞形态的目的。

1.2促进细胞凋亡与免疫

抗肿瘤作用在抑制细胞增殖与侵袭之上,运用促进细胞凋亡和提高细胞免疫水平作用亦能控制病情。如常用的洛伐他汀药物,将其应用于结直肠癌疾病中,经过β连环蛋白、小G蛋白活性调节功效,阻碍蛋白结合表达,致使患者经过抗肿瘤治疗汲取他汀类药物成分后,经过癌细胞凋亡反应减少癌细胞数量。而且该药物可直接干扰癌细胞线粒体功能,使之无法保持活性,产生癌细胞自动凋亡效果。王鹦君[4]等学者在早期研究中阐述了NK/T细胞淋巴瘤细胞在他汀类药物中所受作用,48h后YTS细胞凋亡率可达到40.17%。

细胞免疫是在药物作用下抑制肿瘤坏死因子-ɑ表达,赋予细胞免疫信号,重新提高免疫因子活性,从而通过免疫系统调节功效控制病情。尤其在肺癌应用洛伐他汀治疗方案中多依靠免疫刺激优化疗效。学者李爽爽[5]在调查他汀类药物合理用药情况时提出应合理用药,特别是瑞舒伐他汀作为有47.68%高频使用药物,其适应症范围内能够经过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控制机体血脂水平,证实从细胞免疫层面阐述药理作用具有可靠性。

1.3抵御细胞血管形成

抗肿瘤治疗中为有效缓解病症,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同时,还能抵御血管形成。因癌细胞增殖需要代谢物支撑,若能降低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即可破坏血管形成条件,并且利用蛋白激酶刺激释放的有用物质干扰癌细胞表达过程,最终能阻止癌细胞血管形成。从学者贺珣[6]相关研究中,以颈动脉版块厚度为调研指标,加用他汀类药物后普遍在1.65mm左右,证明该药物有改变动脉硬化、调控血液循环水平作用,且对应的血脂指标趋于正常,不易在异常指标下加重病情。

2 他汀类药物抗肿瘤应用效果

2.1增加生存率

他汀类药物在发挥抗肿瘤作用时,最关键的是通过用药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故而在研究中应立足生存率阐述药物药效强度与推广价值。参照学者李福章[7]分析结果,用药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了30%,且相关疾病致死率降幅达到了40%,从而表明药物治疗中为癌症患者推荐他汀类药物,有望提升其生存可能性。而在学者田晶[8]实践研究中,发现该药物除了适用于常见的肝癌、乳腺癌外,在慢性心衰等疾病中也有适用性,同样能获得满意的预后结局,用药后患者的白蛋白、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进而促使患者在药物作用下逐渐改善心功能,这对癌症治疗也有参考价值,能运用指标调控、机体功能强化等功效为其争取生机。由此证明:他汀类药物在抗肿瘤药理作用下可最大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理应将其视为优选药物。

2.2增强安全性

药物抗癌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时,患者不仅仅关注药效作用,还对其不良反应发作情况存在担忧。故此在评估药理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毒性反应分析。学者林秉诗[9]统计54例用药者不良反应发作率时,口服40mg阿托伐他汀出现皮肤瘙痒、肌痛、肝功能异常比例高达42.5%,50%为61岁老年人,以男性最为常见,但随着疗程延长,该风险随之降低,表示要想提升药物安全性,应加强肝功能指标监测,注重随访复诊。学者杨烁[10]以非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判定药物安全性时,他汀类药物虽然也会出现1.2%的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但抗炎效果及抗氧化功能明显较强,故而应从多个方面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水平,此药物确有安全可靠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中能够发挥突出的抗肿瘤作用,集中于抑制细胞增殖与侵袭、促进细胞凋亡与免疫、抵御细胞血管形成方面,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生存率,且鲜少发生不良反应,整体安全性较强。在未来抗肿瘤治疗阶段可以考虑加强他汀类新品药物深度研发,进而确保恶性肿瘤患者他汀类药物助力下得到积极治疗,由此获取理想疗效。

参考文献:

[1]靳通通,赵磊,吴王剑,等.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对他汀类药物抗肿瘤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8(06):8-14.

[2]钟耿芳. 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在乳腺癌中的研究[J]. 智慧健康,2021,7(24):31-33.

[3]王方华,赵稚博,龚建平. 他汀类药物在肝癌治疗中的“双刃剑”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09):2097-2099.

[4]王鹦君. 他汀类药物对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6.

[5]李爽爽,邰晓鹏,冯春苗. 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处方合理性分析[J].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23,44(02):106-109.

[6]贺珣. 巴曲酶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

[7]李福章. 他汀类药物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J]. 家庭医学,2018,(01):33.

[8]田晶,杜宇涛,王钰婧,等.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衰预后的因果推断研究[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3,23(06):621-626.

[9]林秉诗,宋鑫.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54例临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23,16(09):175-178.

[10]杨烁,蓝宇,刘健,等. 他汀类药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22,25(11):1040-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