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0
/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性探究

刘乃进

莒南县相沟水利服务中心 山东临沂276625

摘要:本文围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性进行深入探究。文章首先探讨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措施,包括科技创新推动、参照地域特色以及强化项目规划。接下来,论述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核心措施,如持续监测与调整、强化维护与保养、人才培养以及提高农民参与度。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科技创新、项目规划

1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工程逐渐成为支撑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良好的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还可以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正确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本文旨在探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措施,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措施

2.1科技创新推动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措施中,科技创新的推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为农田水利工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农业大国,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优化是一个长期且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科技创新成为了关键。

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种种问题。例如,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水资源浪费、土壤侵蚀、排水不畅等问题。但现在,通过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灌溉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监控也变得更为智能化。农田水利工程可以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水源流量等关键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最佳的灌溉建议,确保农田获得恰当的水分供应。此外,随着科研力量的加强,新型的节水材料和技术也在不断被研发出来。例如,新型的水泥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渗漏,提高水库、渠道的储水能力;而地下蓄水技术则可以在雨季储存大量的雨水,为旱季提供稳定的水源。

2.2参照地域特色

气候因素是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条件之一。例如,干旱地区由于降水少、蒸发量大,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远远高于湿润地区。因此,这类地区在设计时,更多地考虑水的储存、蓄积和利用率。而在雨季多雨的地区,排水系统和防洪措施则尤为重要,以确保农田不会因为水浸而受损。

其次,土壤类型也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方式。沙土地区的渗透率较高,容易导致灌溉水的浪费,因此需要采用滴灌、膜下灌等高效灌溉方式。而在粘土地区,由于土壤渗透率低,灌溉方式和频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防止因为积水过多而导致的根部腐烂。

地貌特点则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的布局和建设方法。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地形复杂,设计上更倾向于利用重力进行灌溉,如梯田灌溉。而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可以采用大面积的灌溉方式,如引水渠和喷灌。

2.3强化项目规划

首先,强化项目规划意味着我们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视角。这不仅包括工程的立即需求,还要考虑未来几十年内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某些地区的降雨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在规划时预留足够的灵活性,确保工程能够适应这些变化。

其次,合理的规划还需要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当地的水资源、土壤、气候等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工程的每一部分都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例如,通过对土壤的研究,我们可以确定最佳的灌溉方式和频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使用效率。为了确保项目的持久性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时还应考虑工程的维护和更新。这不仅包括工程结构的维护,还包括技术的更新和人员的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未来出现新的技术和方法,农田水利工程也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其长期的稳定运行。

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核心措施

3.1持续监测与调整

建立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监测系统是确保其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利用多种高端设备和方法来实时监测农田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首先,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准确监测土壤中的水分情况,确保土壤处于最佳的湿度范围,既不过湿也不过干。流量传感器可以检测灌溉渠道中的水流速度和流量,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水资源的分配情况。

再次,遥感技术也为农田水利工程监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无人机或卫星拍摄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对大片农田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渠道堵塞、渗漏等问题,并迅速采取修复措施。除了硬件,软件技术也在监测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可以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帮助管理者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预测未来的趋势。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可以预测某个季节的雨水量,从而提前做好水资源的调配和储备。当然,仅仅监测是不够的。监测数据必须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意味着管理者需要根据监测数据,及时作出调整,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这可能涉及到调整灌溉时间、更换损坏的设备或优化渠道布局等。

3.2强化维护与保养

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与保养对于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和延长工程寿命至关重要。从技术层面看,维护与保养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复损坏,更多的是对工程的各个部分进行系统的检查、预防和优化。

首先,使用高分辨率的成像设备和传感器技术进行定期巡查是关键。例如,红外线热成像可以检测农田水利渠道中的水漏点,这些设备能够在早期发现渗漏问题,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声波或超声波技术可以检测渠道的结构稳定性,确保渠道不会因为内部的破损或空洞导致塌陷。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维护工具已经能够与中央管理系统实时连接。这意味着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到各个设备和部分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可以迅速定位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预防性维护也是延长农田水利工程寿命的关键。这包括定期清理渠道,防止堵塞,使用防腐蚀和防紫外线材料涂抹暴露的设备部分,以及对泵和其他动力设备进行定期的油液更换和维护。再者,现代技术也允许我们对既有的农田水利设备进行升级和优化。例如,通过安装新的节水设备或升级灌溉系统的控制软件,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3.3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的复杂性日益增加,对于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不仅包括基本的水利工程知识,还涉及到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遥感技术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教育和培训体系需要与时俱进,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方法。

除了技术培训外,对管理和决策制定的培训也十分关键。农田水利工程涉及到的问题不仅是技术性的,还有策略、经济和环境等多个层面。因此,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坚实的技术基础,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思维和协调、沟通的能力。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农田水利问题也呈现出跨国或跨地区的特点。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能够了解并应对不同文化和制度背景下的挑战。

实地实践和经验积累对于农田水利工程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学术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往往存在差异,因此,定期的实地培训和实习机会能够帮助新人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在确保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福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注重地域特色、深入规划和人才培养,结合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水利意识,我们可以实现农田水利的可持续管理和优化,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创造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水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俊杰,陈明.加强曲阜市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22,16(14):232-234.
[2]张立岩.浅议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管理的措施[J].南方农业,2022,16(12):217-219.
[3]张百雄.甘肃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与优化管理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7):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