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率先贯通“浙农码”“浙食链”实现田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嘉善率先贯通“浙农码”“浙食链”实现田间

到餐桌全程追溯

(作者:杨杰)

嘉善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嘉善县农业农村局,通过“部门协作、疑难协商、规则协定、机制协同”,推动“浙农码”与“浙食链”规则兼容,做好“浙农码”平台与“浙食链”系统数据对接,已100%完成年定目标任务,10家“浙北粮仓”核心区粮食种植大户100%实现批次数据对接,率先实现浙食链和浙农码的贯通应用,在GM2D贯通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

一、下好“联”字功夫,筑牢协作之基

一是强化部门协作。市场监管局主动加强农业农村局相关业务科室的联系对接,多次专题交流讨论“浙优农品”种养殖数字化系统和“浙食链”食品追溯系统,探索“浙食链”、“浙农码”数据贯通的可能性、疑难点和突破口,交换意见建议,达成以辖区稻谷种养殖户为重点,以10家“浙北粮仓”核心区粮食种植大户为培育对象的共识,以资源共享、疑难共商、数据共用,强化多跨协同、系统集成。

二是强化上下联动。嘉善县市场监管局和县农业农村局分别积极对接各自省厅(局)业务科室、工作专班和技术部门,争取技术支持,完善“浙农码”与“浙食链”扫码上链功能,推动“浙农码”与“浙食链”无缝对接,构建从农田到生产、生产到流通的全链监管、全程追溯工作体系。

三是强化疑难共商。建立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试点单位工作群,通过线上和线下交流,强化信息互动,及时分享试点工作进度,研究试点工作问题,实地和在线指导试点单位系统应用、数据贯通,目前共在线指导10余次,破解难题4个,推动嘉善“浙北粮仓”核心区粮食种植大户“链码”贯通落地。

二、做好“选”的文章,精确开展试点

一是全面排摸。根据工作目标,由农业农村局牵头,下达任务,由各镇(街道)农技站为主,各市场监管所(分局)配合,对全县稻谷种养殖户开展全面调查摸底,了解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电脑设备配置情况、系统操作能力、数字化系统应用情况等信息。

二是择优试点。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部门联合,强化数据比对,择优选定天凝、西塘、干窑等10家稻谷种养殖大户列入本年度粮食数字化应用试点单位,涉及种植面积4万余亩,年产稻谷2万余吨。

三是逐户宣导。各市场监管所(分局)对辖区试点稻谷种植大户逐户上门,宣传浙食链相关知识,做好浙食链系统的安装、激活、注册和操作指导,宣传“链码”贯通相关要求和操作流程,为试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打好全面种养殖数字化推广基础。

三、深耕“育”字沃土,推动应用贯通

一是“训”字为先。组织10家“浙优农品”种植大户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开展2个系统培训3次,指导和督促种养殖环节系统应用,及时通过系统的农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质量安全、一标一品、产销对接、农废回收等数据应用,实现农产品从田园到餐桌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同时,现场指导“浙食链”激活、注册和操作工作,销售过程中,通过“浙食链”扫“浙农码”的承诺达标合格证二维码,实现产销数据对接,有效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农户和经销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是“快”字为要。两个部门根据任务目标,紧扣时间节点,对照库存稻谷贮存情况,督促10家种养殖大户数据录入工作,在今年4月至5月初,10家试点种植大户均开具了“浙农码”合格证,并将追溯信息接入“浙食链”,实现质量安全闭环管理。截至目前,“浙农码”与“浙食链”数据贯通家数10家,贯通产品批次数40余批次,完成全年度贯通上链率100%。

三是“准”字为上。两个部门在系统贯通、数据共享的基础上,突出数据质量,加强数据交换,强化数据共享,及时比对、过滤数据信息40余条,确保数据准确。同时积极探索向其他具备条件的种养殖户中拓展“链码”贯通,推广多跨协同、系统集成的数字化改革成果

二、存在问题

(一)政府层面

一是政策保障力不足。企业在内部推行GM2D改革涉及产品标签更换、一物一码在线喷码设备采购安装、专职人员招聘培训等相关内容,投入费用在5万到100万不等,现行的补贴政策补贴较少,导致部分企业由于经费缺乏而难以开展改革。

二是法律支撑力不足。《食品安全法》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其并未对企业应用GM2D作出强制的法律法规要求,加之部分企业自身已有对应的追溯系统,对于应用GM2D的意愿不高,赋码工作效率较低且难度很大。此外,商品条码(一维码)的应用有《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的支撑,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作为全国商品条码的工作机构,负责全国商品条码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而二维码编码规则缺少法律法规的依据和专门的管理机构保障维护。

三是系统兼容力不足。GM2D转码工作主要依据的后台为浙食链系统,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上传录入和传递所依托的平台,但是随着使用单位数量的剧增和使用范围的拓展,后台数据储存可容纳力和兼容性仍显不足,例如食品生产企业中浙食链平台数据展示仅能向企业展示近6个月数据,那么对于保质期较长、生产数据少的订单式企业来说,无法溯源查看6个月前的数据,影响企业产品的溯源性。食品经营单位用二维码结算时匹配的扫码枪和收银设备均出现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影响结算。

(二)企业层面

一是缺乏内外认可。GM2D系统自推广以来,便是面向全国、全球的一项改革,主要目的是尽快推动全球一维码向安全系数更高的二维码转变,但是目前其余各国尚未开展该项改革,导致出口企业在应用GM2D后并未得到外商顾客的高度认可,降低其应用的积极性。

二是缺乏专业团队。GM2D转码工作推进后,在二维码信息化场景应用中将展示多元化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等,企业在后台维护和信息录入过程中则需要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去维护,但目前技术人员指导仍以省局专班层面为主,地市、显市一级缺少技术指导,基层监管人员咨询回复率低、回复时间慢。

(三)社会层面

一是消费者扫码用码积极性有限。虽然通过前期推广,消费者对浙食链二维码已有一定的知晓度,但在做现场调研中观察可见,购买者扫码次数仍然较低,扫码用码仍以下游经销商、商超使用为主。

二是二维码使用环境存安全隐患。二维码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入口有利于企业产品信息的快速传播,但是同样也带来了一定的信息安全风险,目前也缺乏二维码安全检测技术,企业标签上的浙食链码易被不法分子仿照、入侵篡改数据、产生信息泄露的风险。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撑保障

一是制定地方性规章制度。建议政府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地方性规章制度或者政策福利保障等,对应用浙食链码溯源的在政策待遇上给予一定认可和优惠,缓解小微企业转码过程中资金压力。对拒不使用浙食链溯源系统,不配合开展GM2D转码工作的给予对应的限制或者处罚。

二是加快推进二维码规范应用机制。制定建立国家层面的标准规范,配套二维码安全监管对应的政策法规,推进二维码自主安全的监管体系建立,建立二维码使用安全的信息屏障,满足政府、行业、企业、公众各方对于二维码应用的规范和安全需求,保护消费者权益,实现二维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技术保障支撑

一是强化技术团队服务。建议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组建地市级别网络技术方面团队,强化与基层和企业的对接,畅通系统应用问题反馈渠道,指导企业高效开展GM2D工作,优化使用感和体验感。

二是提升系统兼容率。一方面可拓宽系统容纳力,提供另外的渠道和空间可供企业查询和读取在浙食链系统内录入的所有信息。另一方面,在超市结算插件、UI界面录入方面引入HTTPS、静态视频等多种网页承载的方式,提高兼容度,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应用率。

(三)强化展示模式创新

一是进一步开发企业UI界面。可增设嵌套有奖扫码等功能,配合企业促销活动的开展,例如抽奖、再来一份等,可有效提升消费者的扫码率。

二是衍生数据采集分析功能。在符合网络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对消费者或者经销商扫码后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有利于企业结合不同产品购物者的喜好、消费时间、地域等因素,进行对产品架构调整,更加去迎合消费体验感,重新构建新的消费场景,达到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