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盖路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     邮编138001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为小学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绿洲,让小学语文课堂课堂充满了活力。整合教学时我们教师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找准融合的整合点,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和教学策略,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达到无缝隙的的融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融合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如何在高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方法,希望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完善教师教育水平,希望能够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继续向信息化、现代化迈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其他教育工作者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考

一、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观念是行劝的向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直接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师展开的,将学生视为从属的课堂参与者、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整个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如果依旧以教师为中心,那么,教学只能是从传统教学的满堂人灌变为现代教学的满堂电灌,只是披上了现代化教学的外衣,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这样的教学势必是失败的。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与探究的平台,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素材选择要贴近学生学情,提高本身实效。在制作课件或收集信息时,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选择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素材,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这样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思考的独立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要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时,不要将学生的思路强行拉到预定的教学方案中来,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对预设的学案进行合理调整,当堂创作,真正做到张弛有度,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师的灵活掌握下围绕着学生有效展开,使得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自主发展与自我展现的舞台。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小学语文知识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却包含着很多道理可以延伸出很多内涵所以老师在利用多媒体讲课的时候,可以积极扩展这些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激起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学好语文。而相关的老师需要在平时对课本之外的知识进行相关的准备,对于课外的一些知识点任课老师需要在平时就注意积累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要进行及时的准备,将课堂知识以及课外的拓展领域结合在一起,增加课堂知识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件慢放不同质量的铁球同时落地的视频给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的模拟操作,一个学生分别将不同质量的两个物体同时放开。让其他学生进行视频的录制,并进行观察,思考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设计时要准确估计学生思维障碍,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是教与学获得成功的关键一环。因而我们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进程中,就应该确定教学难点的同时,有针地性了解各科中相关知识,并较为充分地估计学生的掌握程度。然后,运用信息技术优势,引导学生把各科知识联系起来,结合起来,体现课件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思想。激发兴趣,突破教学难点。例教《詹天佑》一课,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估计到“为什么人字形线路能使火车爬上陡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设计这样一段课件:八达岭的“人字形线路”和蜿盘山公路。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察火车沿“人字形”铁路上坡的情形,说一说火车是怎样爬上坡的,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演播这段课件,并启发他们联系自然课《斜面》,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修建“人字形”线路与盘山公路的道理一样的;都是利用斜面原理达到“省力”的目的,因此能爬上陡坡。最后,再让学生读有关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笔画一画“人字形”线路是什么样的?体会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科学性、合理性,使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顺利。

四、利用信息技术抓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这个常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在教《琥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琥珀进行合理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以及推理的过程。上课前,教师制作了课件。一是用多媒体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制成若干个片断。三是让学生画琥珀形成的逆推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可以通过课件得到提示和帮助。

五、丰富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学科视野

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还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思维层面与学科视野,使其在深入理解的同时进行知识迁移,实现融会贯通,提高学习质量。小学是学生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语文是一门注重积累的学科,要想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通过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融合,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联网为学生实时搜寻与课堂学习相关的内容,既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渠道,又能够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课堂内外有机地衔接起来,避免“死学”知识,实现活学活用。例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问题“你知道邓小平爷爷的故事吗”进行教学导入,引发学生好奇,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活跃课堂氛围。随后,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网络搜寻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补充学生未发言的部分,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这一人物形象,有助于其加深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丰富其相关知识内容。随后,以植树为角度再次进行知识的延伸,这一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自主上网搜集,并进行文字整理,结合写作进行拓展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拓展性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总之,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育,已经将传统形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变,与多媒体技术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使得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转变了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各项语文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因此,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要充分应用好其优势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新庄.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l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10-111.

[2]顾燕群.浅谈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助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