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财务透明度、合规性与风险管理的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3

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财务透明度、合规性与风险管理的综述

陈萍萍

身份证号:410102******172548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医疗行业在多轮改革下取得了大量优质的成果,为各医疗机构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行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更是需要在新时期提升治理力度以及优化内部控制工作。高质量的治理策略以及优秀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保障医疗机构的稳定运转,还可以推动医疗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及工作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分析并探讨了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中财务透明度、合规性与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探讨,能够使广大医疗机构的相关参与主体有所启发。

关键词: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财务透明度;合规性;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对医疗机构的治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应从财务透明度、财务管理工作的合规性以及风险管理工作入手,做到在严厉打击不当行为的同时保障医疗机构的稳定运转。当前,虽然多数医疗机构已能够增强对治理工作以及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但是其在部分环节仍存在些许不足之处。基于此,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就需要立足于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以及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财务透明度以及合规性,并以高质量的风险管理工作创造大量的效益。

一、加强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提升财务透明度的措施

(一)增强医疗机构全体职工的综合素养

部分医疗机构内部的职工没有对新时期的内部控制工作形成相应的认知,直接阻碍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就需要增强全体职工的综合素养,使这一群体能够正确认知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使财务工作具备更高的透明度。管理者应立足于医疗机构的运转现状、当前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新财会制度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以及全体职工当前的工作状况制定专门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要求全体职工学习基础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知识,并能够明确财务透明度在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参与到日常的内部控制工作当中。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医疗机构也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使内部控制工作实现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在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时,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应深层次分析内部会计科目体系以及财务报告体系,建立全新的医疗机构财务报告系统,并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必须将全部财务工作的信息如实记录在专门的文件或是系统当中。同时,也需要遵循我国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以及医疗机构的实际发展现状,明确财务工作的目标、内容、责任等,使全新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了保障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高效运转,还可以配置专门的财务核算信息化系统,并定期开展维护工作,做到人工与机器的协同运作,不断提升工作效率[1]

(三)建立全新的财务审计体系

立足于新时期医疗机构内控管理工作的财务审计体系能够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增强对财务审计体系的重视程度。第一,管理者应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定期提交医疗机构内部的全部财务数据信息,并能够依据各项数据把握医疗机构内部的资金流动状况,由此做到全方位监督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并能够为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完整的资料。其次,深入挖掘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中潜在的一系列风险,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最后,通过审计控制或是专项调查的方式评估医疗机构审计体系的严密性,使这一体系能够与内部控制工作形成有机结合[2]

(四)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工作是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效果能够直接决定医疗机构的运转状况。因此,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就需要强化预算管理,使其能够对内部控制工作产生更多积极影响。一方面,切实把握医疗机构内部的全部资源,对其进行更为科学且合理的规划以及配置,针对不同部门的状况以及发展需求确定资源的分配方案。严格控制资金收支,立足于医疗机构的实际发展状况确定编纂预算,避免预算不足的问题。同时,引导全体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能够监督会计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落实审计工作,不断增强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并能够保障医疗机构的计划编制以及预算实施,使医疗机构的资金控制能力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二、提升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合规性的措施

(一)突出关键风险要点

在提升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合规性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参与主体应突出关键风险要点,做到在快速应对风险的同时提升医疗机构的运转效率。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业务,部分业务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行业的进步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就需要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特定期限内对当前全部业务的流程以及所运行的制度精选评估,并结合政策文件以及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相应的调整。重点关注无双人复核业务、无系统支撑业务、纯人工操作业务等,再结合其中存在的风险点制定专门的管理方法以及内控规划,让医疗机构能够实现长远发展

[3]

(二)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新时期的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必然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这是能够切实提升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的。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应加大对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投入,为这一方面的工作投入更多的资金,在内部建立专门的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应包含支出控制、收入管理、预算评估、资金控制。业务项目管理等机能,让全体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突破传统纯人工工作的局限。也需要优化当前的办公环境,为各部门或科室加入更多的电子系统设备,做到医疗机构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协同运作。此外,重视安全管理,定期升级以及维护全部的系统平台,并采用逐级管理的模式,杜绝一切可能造成信息泄露的行为。

(三)强化内控考核评价

医疗机构同样需要强化内控考核评价,进而提升治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这一方面的工作可以从责任分工入手,针对医疗机构内部的重点岗位开展深层次的管理工作,明确担任该类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以及义务,并为其下发专门的责任书,使这一群体能够正确认知自身的岗位特点,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人价值。在开展内控考核评价工作时,医疗机构的管理者需要从内部控制工作的各要素中提取全新的标准,如岗位责任履行状况、是否出现重大管理失误、对医疗机构发展的贡献等。采用赏罚分明的原则,对于表现优秀的职工提供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奖励,反之则进行通报批评,保障治理工作的持续推进[4]

(四)落实宣传教育工作

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工作能够增强医疗机构内部全体职工对治理工作以及内部控制的认同感,更是可以在医疗机构内部构建积极向上的氛围。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自身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时期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相关专业的知识,创新工作思维、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模式,并能够在日常的治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全体职工树立全新的内部控制理念。另外,也需要加强与医疗机构内部职工的沟通交流工作,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关键岗位交流工作等,切实听取医疗机构职工的需求,并向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义务等,从根本上提升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三、做好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根据实际的工作状况以及调查发现,部分医疗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这就导致该类医疗机构的治理工作以及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巨大的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医疗机构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的风险评估机制,优化风险评估程序以及流程。应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针对医疗机构自成立以来以及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确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类型应有预算控制风险、成本管理风险、资产安全风险等,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专门的应对方案。应合理使用风险矩阵、风险指标、数据模型等现代化的风险评估方法,精确计算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对医疗机构发展的影响程度,再配套定期风险评估[5]

(二)重视医疗物资采购

医疗物资是医疗机构的关键构成要素,由于购置医疗物资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资金,这就需要医疗机构的管理者重视该环节的风险管理工作。第一,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创新现有的医疗物资采购模式,可以适度融入现代化的供应链理念,使医疗机构的采购工作更为高效。同时,创新审批机制以及监督机制,严厉打击一切不当行为。第二,全面评估医疗物资供应商的资质,可以构建全新的医疗物资供应商审查机制,并在招投标工作中严格审核全部的供应商,与具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开展合作。第三,提升医疗物资采购信息的透明度,适度公开部分信息,自觉接受广大社会群体的监督。

(三)健全监督机制

部分医疗机构虽然能够意识到加强治理工作以及优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其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导致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监督机制应涉及财务工作流程、制度落实、风险管理、违规行为检测等,综合各项要素建立专门的评价指标,实现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的量化发展。同时,应以月度、季度以及年度为单位开展专门的内部控制自评管理工作以及审计工作,全面评估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还需要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确保全体职工均能够遵守新时期医疗机构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各项规范。这一方面的工作可以从内部控制政策、内部沟通交流、薪酬激励制度等要素入手,立足于医疗机构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灵活化地调整。在内部控制政策方面,应创新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使其能够符合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也可以将新时期医疗改革的相关理念融入其中。在内部沟通交流方面,则需要要求各部门或是科室的职工开展协同工作,有效解决由于部门间信息不通畅所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在薪酬激励制度方面,则需要为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职工提供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加强医疗机构治理工作以及内部控制的力度,既是医疗行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医疗机构实现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医疗机构只有正确认知财务透明度、财务管理合规性以及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够立足于新时期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完善的医疗机构治理方法,以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医疗机构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医疗机构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培养专业的人才以及落实风险评估,并严格遵守党和国家针对医疗行业改革提出的要求,让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升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惟一.新财会制度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J].广东经济,2023,(03):84-87.

[2]徐乔.新财会制度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J].经济师,2022,(11):91-92.

[3]廖春花.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37+39.

[4]张楷莹.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7):44-45.

[5]张玉.基于风险管理的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探析[J].上海企业,2023,(0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