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家庭、小学三位一体的幼小衔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3

浅谈幼儿园、家庭、小学三位一体的幼小衔接

曾长美

重庆市奉节县永安幼儿园

404600

摘要:近年来,许多的教育界专家逐步开始将目光放在了幼小衔接这项工作上,开始思考幼小衔接这项工作到底应该怎样开展才能对学龄儿童未来的小学生活有帮助。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过后,发现主要影响幼小衔接的因素有三个,那就是动儿园、家庭和学校。因此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家庭和小学这三者从教育功能、做法以及对幼儿的影响着三方面着手,分析从家、校、园如何正确、科学的进行衔接。

关键词:幼小衔接  幼儿园、家庭、小学的三位一体

幼小衔接是幼儿变成儿童的过渡阶段,更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接的是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活动,对下接的是小学教育里的静态知识。如何让幼儿在两个学段间完成过渡顺利发展,这是幼儿园、家庭和小学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从这三方面针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幼儿园、家庭和小学在教育功能的区别

同样是教育幼儿这件事,幼儿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给幼儿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想要区分开这三者的不同,还要从幼儿园、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功能说起。

1.幼儿园教育

在前不久发布的《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中提到,幼儿园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手册》中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定义就不难看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功能分为保育和教育两大方面。幼儿园保育就是生活活动,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幼儿一日生活基本需要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在生活教育中,幼儿从早晨入园开始就已经走进了教育之中。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培养的是良好的生活礼仪习惯;正确的如厕盥洗培养的是幼儿的卫生和行为习惯,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学会穿脱裤子、能轮流等待、能节约水流等等;进餐环节里又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如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可以独立吃饭、学会正确的使用勺子筷子等等;午睡环节又是养成穿脱、整理衣物等自理能力的好机会等等。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良好的习惯,也有了良好的行为。这些都是为以后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保育环节,教育活动更是幼儿园整体教育一环中的重中之重。但和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不只是集体教学活动,还有活动区活动和户外活动,这三种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是互相穿插、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例如在户外活动时发现了一只小蜗牛,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便将蜗牛带回班级。教师发现了孩子们对蜗牛感兴趣这个点,于是便以蜗牛为契机开展关于蜗牛的集体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先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关于蜗牛的知识,比如习性,食物这些方面,让孩子们对蜗牛这种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和老师同伴一起分享交流关于蜗牛的知识,可以是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也可以是观看老师找到的视频。活动结束后,感兴趣的幼儿可以在班级的植物角内搭建出一个饲养的地方,让幼儿亲自照顾小蜗牛,近距离观看小蜗牛的行为习惯。在活动区里的美工区中,老师也可以提供画笔、彩纸等材料,让幼儿将小蜗牛的样子画下来,攒到一起订装成册,这就是一本幼儿版蜗牛的绘本。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户外活动是小锅牛事件的起因,集体教学活动是帮助幼儿获得关于蜗牛知识的学习经验,也是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供的一个平台,活动区则是此次检验小蜗牛课程结果的一个反馈,因为孩子们是真的喜欢小蜗牛,对小蜗牛感兴趣,因此他们才愿意花时间照顾、观察小蜗牛,也才有了后面生动有趣的蜗牛绘本。这就是一次户外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和活动区活动串联在一起的生成性综合活动。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受益匪浅,既收获了关于科学、自然的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喜爱小动物的爱心,更发展了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的探究能力。这些能力都是以后小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综合的、多变的、有趣的。

2.家庭教育

都说“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出生的前三年都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幼儿的行为、性格更大程度的受家人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和幼儿园、小学这种专业性很强并且人数很多的环境相比,家庭教育更加私密,而且人员较少,关系亲密,更有助于幼儿安全感、满足感的获得,这一点是幼儿园、小学无法相比的。而且对幼儿来说家才是他们终身的归宿,因此家庭教育有着天然的承担幼儿成长发展的责任,这是幼儿园和小学也无法代替的功能。但家庭教育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常特殊,上面有爸爸和妈妈,老一辈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造成了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形,很容易就造成家庭教育不一致的情况。因此规则意识对家庭教育来说非常重要,有良好规则意识的孩子更有利于未来的小学生活。

3.小学教育

小学是幼儿人生中第一次正式进入学习领域的起始,进入小学则标志着幼儿有了学习能力,为更久远的人生开始打下基础。小学的学习和幼儿园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围着老师坐的,这样既方便观看多媒体和教具,又方便举手发言。到了小学后上课方式就变成了老师站在讲台上,小学生一列列整齐的坐在桌子后面听课;同时小学上课的内容和时间也与幼儿园不同,划分更细致、上课时间也变得更长了,这对于幼儿的注意力来说是一项挑战。小学与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就是: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是教师为辅幼儿为主,比如户外活动,是由教师带着一起做游戏;进餐、盟洗、如厕都是由老师带领孩子跟随。进入小学后,所有的事情就变成了自己独立完成。进入新班级要学会融入集体、课间活动自己寻找同伴一起活动、自己要整理上课的书包等等,这些都需要幼儿有很强的自主自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小学是幼儿真正意义上的进入“社会”了,在这个“社会”里,不会再有老师领头和家长帮助,要完全让幼儿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交往、解决问题等事情。

二、幼儿园、家庭和小学在幼小衔接中的做法

幼小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仅靠幼儿园或家庭的单方面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家庭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这项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园、校三方面在幼小衔接中的做法是各自不同却又互相渗透。

1.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的做法

幼儿园教育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教育核心,以儿童发展观为理念,开展能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的特色活动为主。

幼小衔接不仅是入学儿童需要准备的事情,在刚入园时就应该要开始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在幼儿园的小中班时期,幼儿园主要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和心理素质,比如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了大班开始,除了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外,更要增加一些社会性活动的参与,比如参观小学课程。

参观小学课程中还包括了幼儿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课间操活动,和小学生一起吃早餐等等。课程结束后,还可以让幼儿反馈在此次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聆听小学生哥哥姐姐带来的分享,激发大班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好奇,减缓对幼小衔接过渡期的焦虑和不安。

2.家庭在幼小衔接中的做法

幼小衔接对家庭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幼小衔接时期的幼儿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面临着较大的转变,家长的心态也在跟随着幼儿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家庭方面,面对幼小衔接这一特殊的时期,家长首先要做得就是放平心态,正确科学地看待幼小衔接这件事。家长不焦虑、不拔苗助长,那么幼儿也会更自然健康的发展了。其次是关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意识关乎着幼儿小学后的方方面面,是最能影响幼儿小学生活的因素。有好的规则意识,幼儿才能更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那么规则意识的培养都包含什么规则呢?有人际交往的规则也有学校明确要求的规则。人际交往的规则包括了幼儿与老师的交往、幼儿与幼儿的交往、幼儿与家长的交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能力和习惯。能力和习惯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识字、拼音就能概括的,比起硬性的知识学习,还有更重要的软性学习是家长们值得注意的。这里既有关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习能力方面则是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和语言的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与同伴合作的能力等等。生活方面则是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学会守时的能力、良好的饮食习惯、归纳整理物品的能力等等。

无论是硬性学习还是软性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家长要和幼儿园教育形成连接,建立家园共育,有了幼儿园教育的科学指导,家长才会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时期,对幼儿的小学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小学在幼小衔接中的做法

小学方面可以从幼儿园和家长两方面进行连接。首先是幼儿园方面,小学可以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到幼儿园大班进行带班经验的分享和交流,让幼儿园大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衔接和培养;其次是家长方面,开展家长座谈会,在全体大班家长的前面进行一次简单的小学公开课,并进行答疑解惑环节,让家长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教师进行解答。在这一环节中,既可以让家长对小学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又能帮助小学老师梳理家长们的需求,以便根据家长的需求制定新学期入学儿童的课程计划。

三、幼儿园、家庭和小学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

幼儿园、家庭和小学在幼小衔接这项任务中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园帮助学龄前幼儿完成基础的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是最基础的素质教育,也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最重要的阶段;家庭则负责配合幼儿园教育,帮助幼儿巩固良好的行为和能力,并给予幼儿自信心和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幼小衔接工作中最不可缺少的环节;小学教育则是帮助幼儿完成幼小衔接这项工作,让幼儿更科学、平稳的度过幼小衔接时期,成长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最终阶段。

幼小衔接工作涉及到幼儿园、小学、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他们都是儿童入学准备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只有正确发挥幼儿园、家庭、学校各自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幼小衔接才不会偏离航向,儿童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才会走得顺畅、更从容快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2021]

2.禹城市教育局 幼小街接指导手册[2016]

3.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4.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