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实践研究

(甘肃省康县白杨镇中心小学,崔艳智,张永霞,张由江,746508)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着力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深入挖掘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规范,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整合课程资源、培养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活动等几方面入手,浅谈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策略,以期为小学思政课教师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思政,教学策略,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文化魅力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能够切实地提高小学思政课教学效果,实现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下面,笔者就结合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具体谈谈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一策略。

一、整合资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多以“思政五分钟”、“大思政课”等形式呈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相对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小学思政课教学中。首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活动。在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如名人故居、博物馆等,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加深学生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发布关于当地历史文化的宣传内容,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和体验中来。其次,用好网络信息资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建立一个思政教育网站,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及时更新,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或向长辈请教,搜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并把它分享给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一)通过角色扮演,增强体验感。小学生对角色扮演游戏非常感兴趣,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相关主题活动,如“寻找最美少年”“学做国学小达人”等。例如,在教授《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小演说家”比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利用课前准备的道具,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我国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能,还能加深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一次“文明餐桌”主题实践活动;在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一次“爱护环境卫生,争当文明小卫士”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课堂氛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小学思政课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文化内容形象化,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例如:在讲授《中华文化》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各朝代的服饰特点,如汉代的宽袍大袖、唐代的高腰襦裙、宋代的褙子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时期服饰风格的变化;还可以播放京剧片段或古装电视剧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营造出浓厚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能有效提升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师应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合理选择教学工具,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优化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成为思政课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材、融入教学方法、融入实践环节。首先,巧用案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祖国在我心中》这一课时,教师可首先播放视频片段,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险,以血肉之躯保家卫国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你想了解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吗?带着问题走进课程,学生对课程内容更有期待,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融入学科知识。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还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课程紧密结合。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人物——李白》这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李白的诗歌作品,在品读诗歌中感受其伟大人格和家国情怀。课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完成小作文《我眼中的李白》,通过写作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如,在教授《坚持梦想 勇敢追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向学生展示学生们制作的手工作品,介绍他们的梦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再如,在教授《环境保护》这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居住的城市是怎样发展的?进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同时,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变化,以此帮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加强实践活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理解传统文化,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一是加强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文化艺术节”“端午文化节”等活动,并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小品、歌舞、情景剧等形式呈现出来,充分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进一步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二是拓宽社会实践渠道。小学思政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名人故居等地,还可以结合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劳动模范展览馆,使学生近距离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切身体会这些优秀文化带给我们的深刻影响。此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征文演讲比赛”“经典故事讲述”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和整合,同时,要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多样化教学形式,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评价中要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小学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文教资料 2016(23):3.

[1]吴晓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J].中华志愿者, 2021(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