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中的应用效果

王红丽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 门诊部 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12月以随机单盲法将80例在我院门诊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给予门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焦虑状态评分,以及晕血晕针发生率与采血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心理焦虑状态评分及晕血晕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采血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P均〈0.05。结论 门诊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心理焦虑,减少晕血晕针发生率,并提高患者采血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门诊护理干预;静脉采血;晕血晕针;预防

静脉采血作为常规医疗操作,其安全性和舒适度直接影响到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然而,晕血晕针现象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引发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增加采血失败风险,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引发晕厥等严重反应,并影响后续治疗合作[1]。因此,探索有效的门诊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静脉采血时晕血晕针现象,成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采血效率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中的应用效果,以确保采血过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服务效率。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1月-2023年12月以随机单盲法将80例在我院门诊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年龄均≥18岁,且认知及沟通状态良好。并排除合并精神疾病、妊娠期女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72岁,均值(47.64±5.91)岁。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0岁,均值(47.57±5.88)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采血护理:(1)环境准备:确保采血区域干净、安静,采血床或椅符合安全标准。(2)信息沟通:采血前简要告知患者采血过程,并解答患者的疑问。(3)技术操作:选择适当的静脉,并采用标准静脉采血技术,以确保穿刺一次成功率,减少患者疼痛和不适。(4)采血后:指导患者轻按消毒棉球数分钟直至止血。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入门诊护理干预:(1)心理准备:采血前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识别对采血有恐惧感或易晕血晕针的患者,并了解其担忧和恐惧,以及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如放松训练、深呼吸技巧指导、正向情绪激发等,减轻患者焦虑感和恐惧感。(2)健康教育:为患者介绍采血知识,包括采血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的不适感,以及如何应对晕血晕针等情况,以减少患者不安和恐惧。(3)环境优化:创造一个更加舒适、放松的采血环境,如播放轻音乐,使用舒适采血椅等。(4)分散注意力:在采血过程中,采用交谈、播放轻音乐或提供视觉焦点(如墙上的画)等方法,引导患者在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减轻对采血过程的关注和恐惧。(5)立即反馈:采血过程中和采血后,护理人员将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和生理支持。

1.3 指标观察

统计患者晕血晕针发生率,以及应用HAMA量表评估干预前后焦虑状态,共14项,每项1~4分,>14分存在焦虑,≥29分严重焦虑。采血满意度以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满意(4-5分)+基本满意(2-3分)=总满意度,0--1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处理研究数据,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焦虑状态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对比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对比P〈0.05。见表1:

表 1 心理焦虑状态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

40

15.43±2.83

13.39±2.58

3.369

〈0.001

观察组

40

15.40±2.75

7.17±1.47

16.692

〈0.001

t

-

0.048

13.248

/

/

P

-

0.962

〈0.001

/

/

2.2 晕血晕针发生率及采血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晕血晕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采血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P均〈0.05。见表1:

表 2 晕血晕针发生率及采血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晕血晕针发生率

血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40

6(15.00)

17

18

5

35(87.50)

观察组

40

1(2.50)

28

12

0

40(100.00)

χ2

-

3.914

-

-

-

5.333

P

-

0.048

-

-

-

0.021

3 讨论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且关键的诊断手段,它能够帮助医生获取患者血液样本,以便进行各种生化、血液学和微生物学检测,从而准确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2]。然而,在静脉采血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晕血或晕针现象,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恐惧,还可能影响采血顺利进行,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导致患者拒绝必要的医学检查。晕血晕针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个人心理因素、恐惧感、以往不良经历、对疼痛敏感性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医疗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

[3]。并且晕血晕针不仅对患者个体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影响,还可能导致采血过程中的技术困难。比如患者因紧张而导致血管痉挛、采血失败或需要重复采血,进一步增加患者不适和医疗资源浪费。

门诊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不适,提高采血过程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4]。而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门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状态评分及晕血晕针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采血满意度有所提高。表明门诊护理干预措施在减轻患者心理焦虑、预防晕血晕针现象,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有积极作用。首先,采血前进行一对一沟通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通过识别容易感到恐惧的患者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如放松训练和深呼吸技巧,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5]。其次,健康教育的实施让患者了解采血的必要性和过程,增强了他们的认知,从而减少了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此外,通过转移注意力策略,能有效分散了患者对采血过程的过度关注和恐惧。最后,采血过程中和采血后立即反馈和支持进一步增强了患者安全感和满意度[6]。整体而言,这些综合性护理措施可针对性地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生理不适,有效降低焦虑状态和晕血晕针发生率,同时提高了采血满意度,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门诊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多维度综合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焦虑状态,降低晕血晕针发生率,并促进采血过程顺利进行和患者满意度提升,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兰艳芝.沟通技巧对中心静脉采血时晕针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西藏医药,2020,41(1):145-147.

[2] 蔡坛坛.针对性护理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9):13-14.

[3] 甄淑芳.静脉采血中晕针体检人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6(13):146-147.

[4] 钟靖.优化门诊护理干预预防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1):136-138.

[5] 黄丽芸.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3):156-157.

[6] 徐德萍,周嘉燕,杨志霞等.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