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路径探究

王义凤

合肥市海顿学校   安徽省合肥市   邮编:2300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和工具性的学科,具有天然的教化人心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起到补充学科知识、扩宽学生视野、增加思考深度的作用,在倡导建设文化强国的当今时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对于国家未来的接续发展也大有裨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的探索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相融合的途径,贡献自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力量。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路径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合教学 小学语文

【正文】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变革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不能仅仅教授学科知识,还要注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语文学科知识中,让学生兼顾学会知识以及学会“做人”,在小学阶段将学生培养为知荣辱、懂礼节、识大体、爱民族和国家的新时代新青年。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经常开展自我工作的复盘,自觉摒弃以往重视成绩、填鸭式教学的模式,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消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信心,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以及换位思考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来说都是不利的。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语文相结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要找到二者融合的切入点,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融合,结合新时代发展的工具以及学生本身兴趣爱好特点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感悟语文的力量与魅力,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生。

一、结合传统文化深挖书本内容

   小学语文课本选取的素材丰富多样,有诗词歌赋可以体会文人雅兴、有革命领袖的理论文章以及革命故事可以体会革命党人赤诚的报国忠心,也有哲理类、科普类的文章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等,这些内容都可以进行深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说,语文就是从传统文化上延伸出来的一门学科,承载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智慧。小学语文教师要研读文本内容,和传统文化相融合,促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刘胡兰》教学时,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在1947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处于叛徒的出卖,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这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这位小英雄面对敌人会怎么做”?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到课堂当中。之后教师边讲述书本内容边做补充,像“在1946年刘胡兰同志原本可以转移到安全地带,但是为了党的事业主动要求留下来,组织群众掩埋粮食、配合镇压反动村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巾帼英雄”,并且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懂得当今和平时代来之不易,要树立起强烈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到国家发展中去,学习周恩来总理的报国之志,同时,让学生以接小火车的形式说一说自己学习《刘胡兰》这篇文章后的感想,以及自己日后要怎么做?以此实现知识的闭环,让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实效,真正的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优秀传统文化

   多媒体具有共享性强、易操作的特点,尤其汇聚了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化抽象的语文学科知识为具体可感的实物,对于处于具体思维能力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运用多媒体将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相融合,可以很好的借助多媒体消除语文学科中存在的枯燥、难懂的弊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化,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润物无声的滋润学生心灵。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墨梅》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默读诗歌,并且说一说“墨梅”是什么?学生结合学习的“拆字”法可以得出“像墨汁点染般的梅花”,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关于梅花的图片,并且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朗诵的视频,结合动画制作的和文本相关的视频,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另一方面也通过声画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梅花的高洁、淡雅之处,便于学生理解诗人以梅花自喻,展示自己不向世俗低头谄媚的高尚情怀、具有文人风骨的深层次内涵。教师拓宽学生视野,能够以一篇诗词的学习认识到更多的文人诗作,让学生掌握诗人的普适性写作技巧,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打下基础,可以展示像毛泽东同志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等,让学生深刻领会梅花与诗人之间相互成就,体会古代文人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怀,让学生也能够主动的向他们学习,做一名堂堂正正、干干净净的新青年。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融合语文的活动

小学生活泼爱动,思维活跃,且接受能力很强,语文教师积极的创设多种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学科的活动,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收集能力,让学生善于合作、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探究,也能够拉近学生和语文学科的距离,让学生从小爱好语文课堂,进而爱好语文,为学生种下一颗传统文化和语文的种子,发挥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力量。

比如在进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后,为了释放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吾辈自强”的理念,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的分组,以“再见圆明园”为主题,开展一场古今对话,让学生结合所学习的知识以及课外自觉查阅书本、利用互联网搜索等多种形式,进行文艺汇演。挑选出小组长,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分配、台词的撰写、动作的刻画,并且借助视频、音频、服化道等增强表演的感染力,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学会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生存交往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拍照记录,进行优秀作品的评选,颁发奖状,形成榜样带头作用,让学生日后以更加饱满和积极的态度融入到传统文化学习中,增强语文学科的理解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的重要性,积极的深挖课本、利用多媒体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在自身的引导下获得全面的发展,让学生成才的同时也成人。

【参考文献】

[1]吴萍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讨[J].教育,2024,(06):7-9.

[2]于琼琼.小学语文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J].天津教育,2023,(31):114-116.

[3]白莲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