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国学文化传播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融媒体时代国学文化传播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李帆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在社会的进步发展中人们对国学的重视日益增加,同时也对其传承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在运用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思维固定化、传播环境泛娱乐化等现实问题,影响了国学文化的传播效果。我们应从深入推进媒介融合、增强创新力、重视内容导向三个方面提升国学文化的传播效力,以期实现国学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更好地弘扬和传播。

关键词:融媒体;国学文化;传播

引言

国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拥有丰富知识储备的群体,大学生是继承和发扬国学的核心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融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如何利用融媒体有效传播国学,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1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与特点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进步,推进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这一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网络化倾向增强,信息流动即时性空前增强,媒体形态越来越多样,传播手段与平台越来越丰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平台、社交媒体以及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相互交融,构成一个崭新的传播生态系统。融媒体时代,信息的生产、编辑、分发过程变得更加去中心化,用户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对象,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发布和评论过程中,甚至可以自己生成内容。这一双向互动性质使媒体影响力与用户参与度发生质变。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速。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使公众对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即时、便捷。与此同时,媒体内容表现出高度个性化与定制化倾向。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兴趣选择接收对应的资讯与消息,这些资讯与消息不仅会改变人们的接收方式,而且会影响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融媒体时代国学文化传播的应对策略

2.1充盈文化内容,创新话语表达

首先,打造核心内容,扩大传播优势。算法技术是人工智能运行的重要部分,具备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这是掌握和预测群体阅读习惯、需求偏好的技术支撑。在精准捕捉人们兴趣和习惯的基础上,推动人们的兴趣与国学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国学文化在内容、风格和形式上的突破,助力文化内容的专业化输出与精准化推送,促进对国学文化叙事内容的有效激活,激发人们对国学文化的阅读和讨论兴趣。其次,创新话语表达,贯通古今中西。网络作为新时代文化汇聚与舆论传播的新阵地,我们要巧用其提供的新机遇,创新国学文化话语表达的新样态。我们摒弃以往刻板冗杂的形态,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丰富话语表达,推动国学文化传播语境与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妙用网络语言和热点话题,促进国学文化以更新颖活泼的形象呈现于大众视野。最后,实现文化互动,丰富文化交流。进入新时代,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互动,从宣介输入转向体验参与,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国学文化正朝着以叙事为主线、以体验为途径的方向发展,为人们创造一场集视听享受、情感共鸣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2.2发掘高品质文化内容,提高文化吸引力

目前,在国学的传播过程中,各种媒体平台还是习惯于采取原版复制的简单方式,然而,国学文化中的国学拥有贯通中华民族古今历史的巨大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也造成在国学传播过程中,存在内容单一和同质化的问题,导致人们对文化传播的内容关注度不高,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所以,我们应该从传播内容方面着手,认真发掘国学文化中的国学。国学源远流长,意义深远,是我们万千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摇篮,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媒体文化传播者可以深入国学,发掘其有价值、有深度、有灵气的部分,再配合短视频、主流媒体等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打造一批新颖独特、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除此之外,不管是国学还是国学文化的传播,都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是否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传统国学文化的传播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改造,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深入挖掘国学的内容,改变国学单一、片面、老派的刻板印象,能够拓展国学符号的现实可能性,这样还能够提高国学的吸引力,增强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2.3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

在融媒体时代,国学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高职院校应积极应用融媒体创新国学的传播方式,拓宽国学的传播渠道。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网络渠道发布国学相关资讯、文章、视频等,吸引学生的关注。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应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来打造沉浸式的国学体验场所。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学生在线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国学学习心得,营造良好的国学传播氛围。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注重与校外文化机构、企业等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国学推广项目。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国学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价值。

2.4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嵌入国学

大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较强,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能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校园活动,将心理教育的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延伸至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从而建立国学和现代心理学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结桥梁。首先,在每年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融入优秀国学因子。如经典书籍的阅读分享、古诗词心理沙龙、融入国学元素的心理剧比赛、汉服展演等。其次,高校可以在校园中进行国学节系列活动和表演。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以节日氛围为契机,向学生传播国学。例如,开展元宵观灯、中秋赏月等活动,趁此契机向学生介绍家人团圆、中秋思亲的文化内涵,塑养学生家国情怀,并让学生自编自导以表演的形式将国学的形象栩栩展现,实现教育实效。再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学竞技比赛。如古诗词大赛、民歌舞蹈比赛、中华武术比赛、书法国画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行组织和安排,营造校园浓烈的文化气息,激发学生自我参与的热情。最后,拓宽活动渠道,将校园文化活动延伸至社会层面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

结语

国学的内涵让其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从严格意义上讲,国学能补足并完善现有的教育机制,而在较宽泛的视角中,国学又可以视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就前者而言,国学是“学科之学”,对于后者,国学则是“国魂之学”,其定位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文化与学术的交叉点上。我们应该深入发掘其独特的内在价值,打造一个既能代表中国文化特色,同时又能具备全球文化、人类文化深度的学问体系。这一学问体系并不一定需要与西方学术观念产生对立,反而应该与之进行互动交流,乃至可能通过融合产生出更高层次的人类智慧。

参考文献

[1]应腾.融媒体时代文博报道的创新实践[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3):16-18.

[2]王叶梅.人际团体辅导对肥胖医学生人格特征的干预效果[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4):553-556.

[3]陈桐生.“求中”:儒家艺术精神的来源、内涵及其实现[J].学术研究,2021(4):151-161,17.

[4]陈超芳.融媒体时代国学提升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J].文化学刊,2023(1):164-167.

[5]渠孟璟.融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育人服务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3(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