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尹润璋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河滨小学   523400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国前辈们的智慧结晶。中小学阶段的传统教育是中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校担负着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工作,所以,做好中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是一件大事。学校的语文老师还可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文学老师还可让学生通过读课外读物,学习书法作品等方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学校语文老师还要对传统课程加以革新,并给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而,培育了他们积极地掌握传统文化的意志。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措施

引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承担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就必须培养学生从小学习传统文化的观念。加强学生的自信。小学语文课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其中还蕴含了深奥的人生哲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国小学教学中,它可以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文化能力。因此,中国小学教师应该在语文课上充分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价值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为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当前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的丰富,经典古诗词和歇后语为常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所发挥的功能较为突出,有独特的先天优势。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模式尚未发展成熟,并且也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强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力度。尤其是要通过诗词歌赋和名著经典来提高学生当前的文学素养,深入地剖析在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体会到传统文化背后的核心内涵,促进学生虚心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习惯的有效养成,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重要的辅助作用。

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也是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价值。在新时期背景下网络技术更加的便捷,信息较为多样,并且一部分学生受到外来西方文化的熏陶,并不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导致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地变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深入地把握课本中的核心内容,根据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逐渐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的有效养成,自觉地抵御西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学校以及老师并没有非常重视与中华文化有关内容的讲授,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老师对于这方面的能力不够,无法很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讲授,这都影响着学生对于这方面的了解与学习。而小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他们往往需要耗费比其他阶段教师更多的精力,所以他们很难抽出充足的时间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深入的研究,这也就导致他们无法进行这方面的讲授。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主要将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一味地灌输给小学生,而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阶段,对于学习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而言,具有一定的抗拒性,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因此而降低。并且,有些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也没有投入过多的时间在研究上,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不利于孩子们更好地进行中华文化的学习。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1、通过图片展示,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小学生对直观事物的关注度比较高,因此教师往往可依托多媒体设备来呈现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在受到图片吸引的情况下,更容易接受课堂知识。教师要在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设计信息化的图片展示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教育氛围,让学生浏览一系列的图片,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领会其中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的教学中,课文中涉及到了多种中国美食,并配备了鲜明的图片。教师可将这部分静态的教材资源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以动态播放的形式,将中国美食的图片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教师可与学生展开互动:"看到这些图片,你们能否说出它们是哪些材料做出来的呢?你们吃过这些中国美食吗?能不能描述一下它们的色香味?你们知道人们是怎么做出这些中国美食的吗?"

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会激起小学生对中国美食文化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主动了解课文中提及的各种美食,并通过网络渠道来自主搜集更多关于中国美食的资料。比如,学生在学习"凉拌菠菜"这道中国美食时,会自主搜集菠菜的图片、凉拌手艺的图片。根据这些图片资料,学生会在脑海里浮现出中国美食制作的过程,对中国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

从小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很多家长便让自己的孩子跟着音频念《三字经》、《弟子规》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方法,可以让孩子对于中华文化有一些印象与了解,进入小学之后,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一篇经典文学作品时,应多花些时间在诵读上面,反复诵读,烂熟于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在文章上面,自然而然地就将自己带入进去,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作者的感受,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共情力、理解力,丰富他们的情感等等。

比如,在学习《三字经》时,教师就可以先范读一遍,随后一句一句地带着学生诵读,并且是有感情地诵读,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其中的人生道理,随后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随后派出代表在课堂中进行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文化经典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3、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设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要想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师首先要将传统文化的教学逐步重视起来,给学生传授有效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除了转变教学观念外,教师还应该创设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首先要从教室环境入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的板报;在教室四周的墙上,挂上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海报、资料;设置一个传统文化宣传栏,让学生定期更新宣传内容;黑板上,每天安排一名学生抄写一首古诗词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潜移默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教师教授传统文化时,可以首先介绍中国传统的节日,比如,在一年级学习《端午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前预习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去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相关历史记录,或者去问一问家长对于端午节有什么了解,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很好地掌握端午节的来源、习俗、相关的故事等等,等到上课的时候,便可以让他们进行交流讨论,相互补充,寓教于乐,随后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通过互联网看一看赛龙舟、跟着爸爸妈妈学习包粽子、制作端午节手抄报等等。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教育价值,为学生广泛地渗透背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地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相关知识的高效率学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学习动力,消除西方文化对学生所产生的不良干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姚婷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小学生(下旬刊),202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