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自然,共同成长--以项目化活动“植物生长过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源于自然,共同成长--以项目化活动“植物生长过程”为例

沈陈英

绍兴市柯灵第二幼儿园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模式,相比传统的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将其与班本课程有效结合,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可以对项目式学习活动班本化实践展开探讨,遵循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项目式学习;班本化实践;项目活动

项目式学习活动是指师幼围绕一个总的学习项目,自主设定探究方案,划分出多个子项目,并一一展开深度挖掘,最终获取丰富的知识。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学习单位,由师幼共同探索与生成的具有班级特色的课程活动。本文探讨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探究项目活动“植物生长过程”的班本化实践方案,以期给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一、关注幼儿兴趣,确定项目活动主题

班本化实践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要想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教师就要关注全班幼儿的兴趣,和幼儿一起明确项目活动主题,让幼儿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呈现了植物果实成熟前后的对比情况,其中诙谐有趣的插画与生动的语言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二、结合学习经验,设计项目活动计划

项目活动既可以提前预设,也可以随着幼儿经验的增长及环境的变化灵活改变。“植物成长过程”这个项目活动的主题确定后,教师要和幼儿展开探讨,进一步设计活动计划,即结合已有学习经验构建全新的活动过程。

首先,确定项目活动目标。教师整合幼儿现有学习经验及感兴趣的问题,如针对“植物果实”这一知识,幼儿已有的经验为植物一般会经历发芽、开花、结果等过程,植物的果实成熟后会发生颜色变化等;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为果实的颜色是如何变化的,植物成长需要哪些条件,种植活动包括哪些事项等。教师以此确定项目活动目标:通过询问家长或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方式;了解种植活动开展前需要做的工作;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种植技巧;记录并观察植物成长的过程与变化,感知自然科学的神奇。

其次,教师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思考项目学习的发展方向,与幼儿一同设计项目活动的步骤和过程。

最后,构建项目活动主题图。教师和幼儿以“植物成长过程”为核心,辐射出与之相关的多个子项目,包括植物成长的必备条件、种植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种植活动中解决问题、记录植物的成长过程、种植活动丰收与总结。

三、结合项目活动计划,实施班本化实践活动

项目活动主题和项目活动计划准备好后,教师和幼儿可以着手实施班本化实践活动,主要从前文提到的五个子项目逐步实施,以发展幼儿的多项能力。

(一)项目活动一:植物成长的必备条件

在该项目活动中,幼儿要对自然科学展开探讨,为后续的种植实践做好充足准备。教师可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进行探讨,项目活动的第一步。

(二)项目活动二:种植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随着前期的经验总结,幼儿已经对种植活动产生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相应的理论经验,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三)项目活动三:种植活动中解决问题

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中提到了很多种植物,幼儿决定按照阅读材料的内容,将茄子、葫芦、辣椒、大蒜四种植物作为种植内容。但因植物的成长状态和模式不同,随着种植活动的深入,幼儿遇到了较多的问题。

1.如何让葫芦苗“站”起来?

种植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植物幼苗相继发芽,种植场地变得郁郁葱葱,好不热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茄子苗、辣椒苗、大蒜苗都整整齐齐地向上生长,而葫芦苗却长得乱七八糟的,它们的叶子大多趴在地上。幼儿产生了疑惑,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于是教师和幼儿共同搜索资料寻找答案,得知葫芦苗需要借助攀爬架才能“站”起来。因此,教师和幼儿观察活动区中可利用的元素,选择用掉落的树枝、废旧的水管、绳子等制作植物架,并将其合理地安插在种植基地中。

2.大蒜的果实长在哪里?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还发现了一个问题:茄子、葫芦、辣椒相继开花结果,但大蒜却没有结果。幼儿对此充满了疑惑,纷纷问教师大蒜的果实去哪了?还有的幼儿失望地和教师说道:“种植活动失败了,大蒜没有结出果实。”对此,教师并没有传给幼儿直接经验,而是以引导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查找资料或回到家中询问长辈,从而自主探索“失败经验”

第二天回到幼儿园后,幼儿们七嘴八舌地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大蒜其实已经结果了,只不过它们的果实埋在地下了。由此可见,在本次项目化学习中,幼儿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生成了探究活动,填补了活动原本空白的部分,在自由学习与探究中获得了新的学习经验,从而丰富了班本课程内容。

(四)项目活动四:记录植物的成长过程

在幼儿的悉心照料下,植物的果实快速成长,辣椒长得越来越大,茄子长得越来越圆润,它们的颜色也相继发生了变化……在幼儿观察到植物的成长状态后,教师提出了新的项目探究问题:怎样记录植物的成长过程?怎样记录植物身上发生的变化?问题的提出激活了幼儿的讨论欲望。最终,教师和幼儿决定制订观察记录表以记录植物的成长动态。班级内所有的幼儿都参与观察与记录活动,从而使得项目化活动更具条理性与更加系统化,班本活动的质量也随之得到提升。

(五)项目活动五:种植活动丰收与总结

幼儿种植的作物都成熟了,项目化学习活动也接近尾声。教师结合活动前的预设目标与幼儿展开探讨,回顾已有学习经验,对活动内容进行总结,评价班本化实践活动效果。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展示幼儿收获的茄子、葫芦、辣椒、蒜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并对比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中的内容,分析现实中的蔬菜和书上描述的蔬菜是否一样。在本次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与解决真实问题,合理将已有经验运用在不同的种植环节中,在探索中实现新经验的获得与迁移,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关于幼儿园项目式学习活动班本化实践的进一步思考

(一)基于幼儿视角,捕捉偶发性元素

本次项目式学习活动源于幼儿感兴趣的绘本故事《一园青菜成了精》,书中关于植物成熟前后的状态描写成功点燃了幼儿的好奇心与科学探究欲,而教师敏锐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成功构建了学习活动。

(二)深入推进,激活探究性思维

幼儿的能力是在不断应用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随着项目活动的不断深入与探究,幼儿在观察与实践中会发现更多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针对幼儿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的问题展开引导,让幼儿进行深度探究,在探究中获取新的学习经验,从而推进项目式活动的深入,同时发展幼儿的探究性思维,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退出过程,发展自主性意识

在项目式学习活动班本化实践的过程中,幼儿是项目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随着项目的进行与深度拓展,教师要学会“退出”幼儿的学习过程,减少直接经验的给予与行为上的干预,让幼儿自主观察现象、确定问题、查找资料、分析内容、解决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知识内容,拥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专注、愉悦、认真地完成知识探究任务。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学习活动班本化实践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特点,涉及的内容丰富,涵盖艺术、语言、自然现象等多个领域。幼儿园通过开展项目化学习,不仅能引导幼儿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索,提升幼儿的探究水平。因此,在幼儿园课程创新中,引入并应用项目化学习是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