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河小学劳动教育与二十四节气融合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沿黄河小学劳动教育与二十四节气融合创新研究

王婧

山东德州齐河县第五小学   邮编:25110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山东省教育厅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工作顺利开展,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推进文化传承和生态文明教育,赋能教育发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劳动的结晶,是他们在长期观察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于指导农事的重要历法。尽管时代变迁,城市里的孩子们可能与农耕文化渐行渐远,然而,二十四节气文化同样可以为当下的劳动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此,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并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元素,逐步完善了“二十四节气”主题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涉及授课、实践和评价等方面。

一、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系统中被忽视,劳动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零散、随意,缺乏系统性,无法常规化。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软弱态度,家长通常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忽略劳动教育,并很少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在社会教育中,青少年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缺乏社会舆论和评价的重视,被边缘化。

其次是育人功能发挥不足的问题。在劳动课程中,仅关注劳动技能的传承,而忽视了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的重要性。

第三,劳动教育形式呈现形式化趋势。考核评价机制过于笼统,课堂学习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充分的实践环节。

第四,教师对劳动教育理解存在误区。一些教师未能真正理解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错误地将其简单视作卫生和清洁工作,未能明晰劳动教育的全面内容并不清楚如何有效实施,导致劳动教育方式缺乏创新。

二、二十四节气融入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

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小学劳动教育中具有诸多重要意义。首先,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劳动教育中,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这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每个节气都包含特定的农事活动。通过参与与节气相关的劳动,小学生可以学习到农业知识,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劳动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三、二十四节气融入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1)以二十四节气为引导: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小学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参与与各个节气相关的劳动活动,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农业知识。

(2)注重实际操作: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在学生亲身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辛劳和喜悦,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3)遵循自然规律:引导学生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节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4)加强团队合作:通过组织团队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合作和分享。

(5)注重地方特色: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地域文化,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重视评价与反馈: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及时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创新意识。同时,也需关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培养其勤劳、认真的劳动习惯。

(二)融入二十四节气,建构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顺序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每个节气的含义、历史背景以及它们在农业生活中的关键作用,掌握与节气相关的农耕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农事活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录节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践二十四节气,让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培养热爱劳动、珍惜资源的情感。

总的来说,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小学劳动教育,不仅能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课程内容的选择

(1)节气知识与农耕文化

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名称由来和顺序,探讨每个节气的气候特征、推荐的农事活动以及传统习俗。同时,引入农耕文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农耕文明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

(2)农事实践与技能培训

根据不同节气的特点,组织相关的农事实践活动,如播种、施肥、浇水、除草、收割等。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农耕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辛劳。

(3)节气观察与科学探究

组织学生观察不同节气下的自然现象,包括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等,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实验,探究节气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节气习俗与文化传承

介绍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等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制作与节气相关的手工艺品和食品,如制作风筝、包粽子、制作糖葫芦等。通过文化传承活动,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

(5) 环保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引导学生领悟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维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例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和水源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环保行动。

综上所述,结合二十四节气与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涵盖多元,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社会参与与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文化传承和环保教育等多方面内容的设计,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与创新精神。

3.课程评价的实施

对将二十四节气与小学劳动教育融合的课程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领悟、技能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以下是对此类综合课程评价的建议:

(1)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包括节气的起源、特点、对农事的指导作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

(2)技能提升:评价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所展现的技能水平,如种植、制作手工艺品、观察记录等方面的技能表现及进步情况。

(3)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参与劳动活动时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包括对劳动的态度、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4)价值观形成:考查学生通过二十四节气与劳动教育融合课程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如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对劳动的尊重和乐观、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四、结语

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小学劳动教育,丰富了课程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参与与节气相关的劳动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研究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以桂林市崇善龙光小学为例。文献作者:李荔平。(期刊名称)2022,(19).

[2]研究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以桂林市崇善龙光小学为例[J]. 胡蕾, 严婷婷, 殷丹. 成才, 2021, 20.

[3]辨析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关系及其实践意义[J]. 班建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