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纵向观察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血小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分层分析。结果基线招募761例HIV感染者,随访次数≥1次的HIV感染者608例,随访率为80.0%(608/761),6、12和24个月的随访HIV感染者分别为374、555和233例。基线及各次随访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偏高(>300×109/L)的比例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在无明显肝纤维化的HIV感染者中,女性的基线及各次随访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均高于男性(P<0.05);有肝纤维化的HIV感染者中,基线平均血小板计数女性仍高于男性(P<0.05),但各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访血小板计数与女性(β=5.90,95%CI:1.09~10.70,P=0.016)、基线血小板计数(β=0.82,95%CI:0.79~0.86,P<0.001)和随访时间(β=1.76,95%CI:1.52~2.01,P<0.001)呈显著正相关。对同时有12和24个月随访记录的220例HIV感染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随访血小板计数与女性(β=10.50,95%CI:2.24~18.74,P=0.013)、基线血小板计数(β=0.71,95%CI:0.65~0.77,P<0.001)和随访时间(β=1.60,95%CI:1.20~1.99,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β=-0.42,95%CI:-0.78~-0.06,P=0.021)呈负相关。结论抗病毒治疗后,HIV感染者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加。女性HIV感染者平均血小板计数持续高于男性,应关注HIV感染者血小板计数的性别差异,及时给予干预,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血小板计数 性别 肝纤维化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的预测能力及在贵州省MSM中的适用性。方法通过滚雪球方式招募MSM研究对象,应用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包括8个风险评估问题)进行调查,结合HIV血清学检测结果,对评估工具的风险预测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招募3 379例MSM,HIV感染率为3.3%(111/3 379)。HIV阳性者和HIV阴性者风险得分平均值分别为(12.15±3.08)和(12.07±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P<0.001)。按照决策树原理,个体风险得分为3类:≤11.96、11.97~和>14.80分,HIV感染率分别为0.8%、4.3%和8.6%,个体风险得分越高,HIV感染率越高(趋势χ2=88.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体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风险也越高,相比于得分≤11.96组,得分11.96~14.80组和>14.80组的aOR值(95%CI)分别为6.34(3.38~11.88)和14.07(7.44~26.61);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中,苗族高于汉族(aOR=1.83,95%CI:1.04~3.2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于本科或大专(aOR=2.50,95%CI:1.06~5.88),双性恋高于同性恋(aOR=1.95,95%CI:1.19~3.19),既往未检测HIV者高于HIV检测者(aOR=1.53,95%CI:1.01~2.33)。对HIV感染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710~0.792,P<0.001),约登指数最大的点为个体风险得分为12.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8和0.412)。结论贵州省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个体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风险也越高,可以较好地用于评估MSM个体的HIV感染风险,但该工具的特异度尚有待提高。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艾滋病病毒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