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提到牛顿,人们总会联想到落地的苹果。其实,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军功章",应该分给他的"咖啡友"、天文学家哈雷一半。哈雷与牛顿,不仅是英国科学史上珠联璧合的天才,而且是酷爱咖啡、同泡一家咖啡馆的狂人和怪人。据记载,他俩还在咖啡馆里举办科学讲座,进行科学实验,甚至亲手在咖啡桌上解剖过海豚。牛顿那部开拓历史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是在哈雷的启发下,构思于这家咖啡馆的。

  • 标签: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趣事 咖啡馆 科学史 万有引力
  • 简介:2005年的一个冬日傍晚。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在多瑙河右岸的自由大桥桥头,在考文诺斯大学的图书馆内,举办了一场纳道什·彼特(NaidasPeter)的读者见面会。纳道什是匈牙利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摄影家,当时,他的三卷本巨著《平行故事》刚刚问世,我也买了一套开始艰难地阅读。这部书作者前后写了18年,洋洋1500页。

  • 标签: 布达佩斯 匈牙利 多瑙河 图书馆 小说家 摄影家
  • 简介:<正>1"知道吗?8月11号,咱们这儿能看到日全食!"无论当地人,还是在当地做生意的中国人,大家都这样逢人便讲。其实新闻早就不是新闻,一年之前,匈牙利媒体就开始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并将千禧年前的最后这次日全食称为"世纪末宇宙绝唱",所有的文章都是先描述百年不遇的天文景

  • 标签: 父子俩 千禧年 文景 不知道 感觉像 就这样
  • 简介:塔尔·山多尔(TarSandor,1941-2005),匈牙利小说家,社会学家。1941年4月5日,塔尔生于匈牙利东北部的一座平原小镇——哈依杜萨姆逊(Hajdnsdmson),农民出身,家境贫寒。年轻时,他在德布列森市(Debrecen)机械工业技术学校读书,毕业后留在那里工作,再没离开过这座大工业城市。塔尔先在一家兵工厂从事关于枪支、子弹、炸药生产的技术工作,后来转到一家医疗器械厂当技术员。1989年匈牙利体制变革,开始了艰难的经济转型,许多工厂纷纷倒闭,失业人群增多。1992年,51岁的塔尔也被工厂辞退,成了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失业者,直到去世。

  • 标签: 匈牙利 小说家 多尔 作品 安静 酒馆
  • 简介:大凡到过荷兰的人.都会觉得那里是个田园国家.别看弹丸之地住了1500多万人口.光华人就有十万人。但是让人纳闷的是.当地人大多住的并不是塔楼.而是清静安逸的矮楼或别墅。即使在阿姆斯特丹.也多是童话般的连体别墅.虽然楼梯陡窄.但并非斗室.且有望河的风景,、那里的住房政策比社会主义还社会主义.

  • 标签: 荷兰人 大同 小康 社会主义 阿姆斯特丹 住房政策
  • 简介:德拉古曼·久尔吉(DragomdnGyorgy)是中东欧文坛具有代表性的“70后”,1973年9月10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境的特尔古穆列什市。历史上,德拉古曼的家乡隶属匈牙利王国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1920年签署的《特里亚农条约》被割让给罗马尼亚,德拉古曼的祖籍是匈牙利族,他的母语是匈牙利语,尽管在齐奥塞斯库统治时期,罗马尼亚当局在匈族区强行推广罗马尼亚语,但当地人始终不放弃自己的母语。1988年,东欧剧变前夕,德拉古曼随家人逃亡到匈牙利,当时他只有15岁。

  • 标签: 匈牙利 小说家 年轻人 罗马尼亚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 作品
  • 简介:我第一次见巴尔提斯,是在照片上。2004夏天。听说凯尔泰斯的新作《清算》出了,我去安德拉什大街上的作家书店找,当时我正在翻译他的《船夫日记》。由于新书的封面跟作者以往的设计截然不同,所以我弓着身子找了好久。忽然,我的目光被架上的一个封面吸引,顺手拿起。促使我拿起它的并非书名,而是封面那只睫毛清晰可数、眼白血丝可见的女人的眼睛,目光犀利,冷艳袭人。

  • 标签: 当代小说家 匈牙利 作品 凯尔泰斯 封面 袭人
  • 简介:从小我就有乘车癖。上小学时,我家离北顺城街小学(建金融街的时候被拆掉了)只有10分钟路程,一个在胡同东口,一个在西口,但我还是磨着父母给我买了张月票,放学后不直接回家,一个人漫无目的地乘公车玩。

  • 标签: 乘车 金融街 目的地 公车
  • 简介:一位朋友在文化公司做事,单位有个英文很好的80后。那孩子身上有股不知从何而来的自以为是,跟外国人交谈虽没障碍,但表现无礼、自私和自负。被辞的时候一脸无辜地反问:'为什么?'还有对朋友,夫妇俩都是西方跨国大公司派到中国的

  • 标签: 文化公司 有钱有势 厚黑学 洛克菲勒 社会威望 不等于
  • 简介:夏末黄昏,在一座浪漫如歌的花园里,一个既不明白爱情真谛、也尚不知生死界限的懵懂少年,模仿父亲,用一把锋利的折刀切开了自己搏动的血管。当他嗅到自己血液那股"萦绕不散的浓烈气味"时,没有恐惧,没有怨恨,所感到的却是天性的爱和与朋友之间亲密的友情……

  • 标签: 人生美丽 匈牙利小说家 安德拉什作品
  • 简介:1中国读者对匈牙利文学的关注,大概是通过两个人——19世纪的英雄诗人裴多菲(1823-1949)和20世纪的诺贝尔奖得主凯尔泰斯(1929-)。早在1907年,鲁迅就将裴多菲同拜伦、雪莱、普希金相提并论,称他"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

  • 标签: 介绍匈牙利 匈牙利文学 反抗介绍
  • 简介:一2007年8月15日,星期三。驱车驶离慕尼黑时,已经傍晚七点半。尽管我很想在"英国公园"内的"中国塔"前好好泡泡啤酒节,尽管浑身上下渗透了巴伐利亚田园未饮亦醉的微醺,尽管在慕尼黑美术馆正展出难得一遇、情调诡谲的"吉尔伯特与乔治作品展"……但是

  • 标签:
  • 简介:十一岁的扎塔,在漆黑的凌晨溜出家门跑到小公园的花圃摘郁金香。说是去摘,实是去偷,他偷偷剪下一大捧带着露珠的郁金香在老园丁的大声叱骂下撒腿奔逃,"环抱着花束,生怕会折断,郁金香的花瓣相互碰撞,不时蹭到我的脸上,宽大的叶子也随着我的奔跑呼呼作响,闻起来不仅很像剪草的

  • 标签: 世界中 中倔强 倔强成长
  • 简介:1978年,美籍、波兰裔、犹太族、意第绪语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BashevisSinger,1904-1991)在世界文坛毫无争议的拥戴中戴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瑞典皇家科学院给辛格的颁奖辞说:"他那充满激情的、植根于波兰犹太人文化传统的叙事艺术,逼真地反映出人类共同的处境。"辛格的身份是复杂的。复杂的身份不仅为他的生活带来的磨难,也赋予了他多元的

  • 标签: 作家艾 奖作家 带着根
  • 简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刚到匈牙利,曾经历过一段语言分裂的日子,在将近五年的时间,我听用匈文,写用中文,读用英文。我清楚地记得,1993年夏季我随朋友去巴拉顿湖避暑,别人泡在水里游泳,我却跟雕塑一样坐在树阴下读美国女作家奥茨的短篇小说集《野性的星期六》,我一向排斥暴力小说,但奥茨不同,

  • 标签: 中的柔软 内核美国 奥茨作品
  • 简介:我跟盖尔盖伊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摄制组里。2007年秋天,借匈牙利在中国举办文化季之际,匈牙利方面投资拍摄了一套四集的电视记录片《中国特快》,试图通过对上海、深圳、北京、香港等四座城市的生活再现与近距离采访,帮助欧洲人了解当代中国,更为匈牙利的改革提供借鉴。摄制组里我担任顾问,盖尔盖伊是特邀的节目主持人,那时他在当地最具影响的一份经济杂志当记者。

  • 标签: 世界匈牙利 匈牙利小说家 小说家纳吉·盖尔盖伊
  • 简介: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VargasLlosa,1936一)荣获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褒奖词陈述的理由是"他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略萨获奖,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为略萨不仅名声太大,成就太大,影响太大,而且入围太多次了;意料之外,是因为诺奖的评委们一般不大习惯做锦上添花的事,他们更喜欢自己发现,比如凯尔泰斯、库切和米勒均属于幸运者。略萨获奖,自然当之无愧,但是出于读者的自私,更期待能够通过这个特殊的奖项与被

  • 标签: 不倦斗士 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 斗士秘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