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房屋建筑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预应力施工技术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房屋建筑的综合性能。该技术的原理是以混凝土结构为基础,从而对预应力筋进行设计;通常来讲,混凝土外界负荷达到一定值时,则需要借助相关的张拉设备对混凝土当中的预应力实施张拉操作,目的是让混凝土从内部逐渐产生能够与外界压力相互对应的压应力以及拉应力,从而将外界负荷成功抵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障混凝土原有结构不会被破坏。因此,预应力施工技术作为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应当对其具体应用加强研究,才能保证其维护房屋建筑基础的作用。

  • 标签: 房屋建筑 预应力施工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如今,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施工管理在城市化起到了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对城市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施工品质和施工效果,并确保了建筑施工安全。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安全,因此人们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基于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切实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升级,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与初诊成年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55例初诊ITP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ITP组(n=55)。患者年龄为(42.6±11.8)岁;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为36例。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完全反应(CR)、有效和无效3个亚组。并且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n=30)。对所有ITP患者采取初始治疗方案,对血小板计数<30×109/L伴出血者加用联合治疗方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TP组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体检当日的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并分析ITP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与其ITP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ITP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及ITP组组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的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3个亚组间上述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ITP组患者血清25(OH)D3、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与其ITP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2020060),所有受试对象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ITP组55例患者接受治疗2个月后,其疗效评估系CR、有效及无效者分别为28、12和15例,并将其分别纳入CR亚组(n=28)、有效亚组(n=12)和无效亚组(n=15)。ITP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40/55)。② ITP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水平为(10.3± 3.8)n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5.5±5.3) ng/mL,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为(219.6±79.4) nmol/L,显著高于后者的(159.8±52.3)nmol/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4、3.702, P<0.001、<0.001)。治疗后,2组受试者血清25(OH)D3[(13.2±4.7)ng/mL比(15.5±5.3)ng/mL]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187.6±63.7)nmol/L比(159.8±52.3) n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6、2.038, P=0.039、0.045)。ITP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1、2.332,P=0.001、0.022)。③ CR、有效和无效亚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682、1.140,P=0.078、0.327);3个亚组治疗后上述2个指标分别进行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57、4.458,P=0.009、0.016)。其中,CR亚组治疗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2、2.077,P=0.018、0.043)。④治疗前,ITP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Ig)M(PAIgM)、血小板表面相关IgG(PAIgG)和血小板表面相关补体C3(PAC3)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27、-0.319、-0.436、-0.347,P=0.006、0.015、0.008、0.009),与其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778、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则与其上述4个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15、0.279、0.352、0.308,P=0.008、0.029、0.011、0.017),与其血小板计数则呈负相关关系(r=-0.639、P=0.002)。⑤治疗前,ITP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83、P<0.001)。结论25(OH)D3缺乏与初诊成年人ITP的发病相关,血清25(OH)D3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的异常可能参与初诊成年人ITP的发生、发展。补充维生素D3及其类似物可能是成年人ITP的新治疗方法。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维生素D缺乏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