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就临床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举措,研究体会其价值。方法:从本院选取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区间内收治的临床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共60例,在电脑中对其病例号随机选取并分为2组别,每组30例,即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涉及总护理有效率为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度更高,误吸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就临床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举措后,可利于提高护理效果,降低误吸率。

  • 标签: 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科护理模式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起始-截止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哮喘患者,进入研究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观察组(n=25)实行全科护理,一组对照组(n=25)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AQLQ成人哮喘生活质量评分表中活动受限情况、哮喘症状、刺激原反应情况、心理状况反应与自我健康关心情况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哮喘患者中引入全科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全科护理模式 哮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MI与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年建立的COPD确诊患者注册登记系统,采用整群抽样选取8个社区的COPD患者,并进行3次共18个月的前瞻性随访。基线调查获取患者基本信息及BMI数据,并收集随访期间的急性加重情况,多元负二项回归分析BMI与急性加重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328名研究对象中,有295名社区COPD患者完成随访并纳入此次分析。96.3%(284/295)的研究对象为轻度COPD患者。随访期间,11.1%(33/295)的患者报告发生了急性加重。多元负二项回归的结果显示,随着BMI的升高,急性加重发生风险随之下降(IRR=0.85,95%CI:0.73~0.98),患者处于超重组(BMI≥25.0 kg/m2:IRR=0.36,95%CI:0.13~0.91)或BMI处于中等程度(T2vs.T1,IRR=0.31,95%CI:0.11~0.77)相比于正常或低BMI组的患者而言,其急性加重发生风险更低。BMI与急性加重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轻中度社区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风险会随着BMI的升高而下降,处于超重状态或可对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发生风险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体质指数 急性加重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研究数据,利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和患病水平等指标对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1990-2019年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并结合人群归因分值(PAF)分析COPD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2019年我国年龄COPD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标化YLD率分别为1 102.77人年/10万、862.37人年/10万和240.40人年/10万,标化患病率为2 404.41/10万。男性标化DALY率和标化YLL率高于女性,女性标化YLD率和标化患病率高于男性。COPD排名前5位的危险因素为吸烟、颗粒物污染、职业粉尘和有害气体、低温和二手烟。吸烟在1994年超越颗粒物污染,成为造成COPD疾病负担的首位因素,此后各危险因素的次序未发生变化。环境颗粒物污染的PAF年均上升1.78%,从1990年的15.22%上升至25.37%;固体燃料致室内空气污染年均下降5.59%,从1990年的40.30%下降至7.59%。结论1990-2019年,COPD对我国人群造成的人均健康损失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老龄化使人群的COPD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COPD相关危险因素的PAF发生了变化,环境因素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吸烟等相关危险行为的地位日益突出。COPD防治重点可侧重于高危人群(≥40岁、吸烟、空气污染重、有职业暴露)筛查、戒烟教育以及环境治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疾病负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尘肺患者开展整体医学六维护理模式,寻求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近一年来对我科入院的尘肺患者,应用整体医学六维护理模式加强对尘肺患者的护理和指导。结果:整体医学六维护理模式的开展使患者的满意度、自身管理能力、治疗的依从性较之前普通护理模式的尘肺患者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周期及发病次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整体医学六维护理的开展提高了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尘肺 职业病 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龄≤34周早产儿生后1周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生理性波动规律及其对早发型脓毒症(early-onset sepsis,EO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早产儿生后均进行PCT动态监测,根据是否发生EOS分为EOS组和非EOS组(无感染)。非EOS组早产儿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围产期因素对PCT的影响,构建PCT日龄百分位参考曲线;并进一步按照胎龄分为<30周、30~31周、32~34周3个亚组进行PCT分层比较。EOS组早产儿应用贝叶斯定理计算PCT第95百分位数诊断EOS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胎龄≤34周早产儿216例,其中EOS组54例(25.0%),非EOS组162例(75.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4周早产儿PCT水平与检测日龄及胎龄相关,PCT在生后第1天达峰值(中位数5.38 ng/ml)后逐渐下降,至第4天降至儿童正常值(中位数0.44 ng/ml);胎龄<30周组生后5 d内PCT水平(0~5 d中位数分别为0.35、6.98、5.64、2.74、0.87、0.50 ng/ml)明显高于胎龄30~31周组(0~5 d中位数分别为0.25、4.21、2.98、0.88、0.38、0.36 ng/ml)和胎龄32~34周组(0~5 d中位数分别为0.19、2.67、2.42、0.87、0.37、0.18 ng/ml),生后6 d降至正常范围(中位数0.33 ng/ml)。日龄百分位曲线显示,生后1~3 d PCT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25.00、10.00、6.01 ng/ml,诊断EOS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第2天PCT为10.00 ng/ml的诊断价值最高(特异度99.1%、阳性预测值94.7%、敏感度33.3%、阴性预测值75.0%)。结论胎龄≤34周早产儿生后PCT水平的生理性波动受胎龄、日龄影响,其中胎龄<30周早产儿生后5 d内PCT水平明显高于30~34周早产儿;生后第2天PCT界值为10.00 ng/ml诊断EOS的价值最高。

  • 标签: 降钙素原 婴儿,早产 百分位曲线 早发型脓毒症
  • 简介:【摘要】介绍输液治疗规范质量的有效办法。培养静脉专科护士,成立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开展静脉治疗专科培训,编写相关制度和流程,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开展专科查房和会诊,静脉治疗操作考核及技能比赛等方法,实施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有利分发挥输液专科护士的作用,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保障输液安全。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质量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介绍输液治疗规范质量的有效办法。培养静脉专科护士,成立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开展静脉治疗专科培训,编写相关制度和流程,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开展专科查房和会诊,静脉治疗操作考核及技能比赛等方法,实施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有利分发挥输液专科护士的作用,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保障输液安全。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质量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间因脑出血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44例作为探究主体,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使护理工作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对脑出血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脑出血 Barthel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