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户外时间对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并评估其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的差异,为预防近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队列研究设计,在2019年调查了江苏、上海、福建、山西、河南、湖南、甘肃、重庆、广西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 046名1~5年级小学生,现场对其近视情况进行检查,并在2020年对该群体再次进行随访,现场检测近视发生情况,并在2020年视力测量后一周内对近视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户外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关系。结果在2020年,基线时为1~5年级的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7.5%,其中,1~2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3.0%,3~5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31.7%。控制协变量后,在1~2年级小学生中,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的0.76倍(95%CI:0.62~0.93,P=0.008);而对于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才对近视发生有显著保护作用,其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学生的0.75倍(95%CI:0.61~0.93,P=0.007)。结论1~2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达到1 h户外时间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率,而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需达到3 h户外时间可能才会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因此,针对不同年级小学生预防近视的户外时间推荐应有差异,年级越高,户外时间相应增加,降低其近视发生率。但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因素对近视的作用,采用综合手段防控近视的发生。

  • 标签: 近视 小学生 户外时间
  • 简介:摘要超重肥胖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行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不统一,逐条评价或自行编写程序容易出错且效率较低。本研究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为例,详细介绍了国际和中国共四种评价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方法和步骤,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其应用方法,同时编制SPSS和SAS程序包和解释具体应用步骤,以便使用者能够正确、快捷地进行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进行不同地区同类研究的横向比较。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超重 肥胖 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变化趋势,探索可能的政策效应。方法基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得出的2004—2018年间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数据,采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的分年龄段人口数计算标化死亡率,使用Joinpoint回归分析2004—2018年不同特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04—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整体死亡率由40.02/10万下降到22.00/10万,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为-4.28(95%CI:-5.35,-3.20,P<0.001);2004—2006年间死亡率的年变化百分比(APC)为-9.20(95%CI:-15.63,-2.28,P=0.017);2006—2013年间死亡率下降速率放缓,APC值为-1.56(95%CI:-2.78,-0.33,P=0.020);2013—2018年间死亡率再次快速下降,APC值为-5.99(95%CI:-7.52,-4.43,P<0.001)。女生、乡村、东部地区、10~14岁、1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以及伤害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基本一致;城市、中部地区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和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率在2004—2018年间下降速率呈均匀下降趋势,其AAPC值分别为-3.59(95%CI:-4.38,-2.78,P<0.001)、-2.89(95%CI:-3.24,-2.54,P<0.001)和-6.66(95%CI:-7.64,-5.68,P<0.001)。结论2004—2018年中国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持续下降,且在2011年后下降速率变快。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