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远视储备及其与近视眼累积发病率之间的纵向关联。方法队列研究。纳入“安阳儿童眼病研究”中2011年2月至2017年7月基线时未患近视眼且完成随访的小学一年级学生2 628人(2 628只眼),其中男生1 515人,女生1 113人,年龄(7.16±0.40)岁。每年均采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获得远视储备数据,并对基线时远视储备范围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分析;采用眼生物测量仪获得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半径和晶状体厚度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远视储备与5年后屈光度数之间的关联。结果小学一年级未患近视眼学生的远视储备为(+1.09±0.78)D,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半径和晶状体厚度分别为(22.66±0.72)、(2.88±0.24)、(7.80±0.25)和(3.62±0.19)mm。小学一年级未患近视眼的学生随访1~5年近视眼累积发病率分别为8.5%、21.5%、35.6%、47.6%和64.1%,在3、4、5年时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基线时远视储备分别为>+2.00 D、>+1.50 D且≤+2.00 D、>+1.00 D且≤+1.50 D、>+0.50 D且≤+1.00 D、>0.00 D且≤+0.50 D、>-0.50 D且≤0.00 D的学生,5年近视眼累积发病率分别为和4.6%、26.3%、52.3%、78.6%、92.6%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0.59,P<0.001)。基线远视储备与5年后屈光度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5年后屈光度数=-3.135+1.692·基线远视储备(R2=0.454,P<0.001)。结论远视储备越小的学生其近视眼累积发病率越高。监测儿童远视储备并及早保护以减少其消耗,及时发现近视眼高危儿童,对于防止近视眼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22年3月15日优先出版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

  • 标签: 远视 近视 发病率 轴长度,眼 儿童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压高低与儿童近视屈光度数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7年3─7月在河南安阳城区开展的"安阳儿童眼病研究"随访的小学六年级学生2 126例,年龄为(12.2±0.4)岁。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睫状肌麻痹后的屈光度并计算等效球镜度(SE),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IOP),非接触光学测量仪Lenstar LS900获得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等数据。将受检者的IOP按照三分位数,分为低[IOP<14 mmHg(1 mmHg=0.133 kPa)]、中(14 mmHg≤IOP≤16 mmHg)和高水平组(IOP>16 mmHg)。正视组的定义为-0.5 D≤SE≤0.5 D,远视组的定义为SE>0.5 D。近视组的定义为SE<-0.5 D,其中分为低度近视组(-0.5 D≤SE<-3.0 D)、中度近视组(-6.0 D≤SE<-3.0 D)和高度近视组(SE<-6.0 D)。统一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IOP与屈光度的关系。结果:所有受检者的IOP为(15.06±3.40)mmHg,SE为(-1.36±2.08)D。低、中和高IOP水平组的近视屈光度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3,P=0.021)。低IOP水平组的SE为(-1.22±1.96)D,明显低于高IOP水平组[(-1.52±2.22)D](P=0.021)。不同屈光不正类别的IO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5,P=0.029)。远视组的IOP最低[(14.77±3.31)mmHg],高度近视组的IOP最高[(16.32±3.55)mmHg],2组的IOP相差1.55 mmHg(P=0.047)。以IOP为因变量,校正相关因素后的线性回归模型中,显示较高的IOP与较高的近视程度明显相关(β=-0.168,P=0.013)。结论:较高的眼压与较高的近视程度明显相关,眼压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但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眼压 近视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