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氢氧化铝佐剂细菌内毒素的重组C因子检测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载录的重组C因子法,通过灵敏度试验、标准曲线可靠性验证、稀释法排除干扰、重复试验,建立氢氧化铝佐剂的内毒素定量检测方法。结果通过灵敏度试验,筛选出合适的96孔反应微板。标准曲线可靠性验证试验检测3批试剂,决定系数均大于0.980。干扰试验中通过稀释法排除氢氧化铝对检测的干扰。对Alhydrogel® 2%、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生产的氢氧化铝佐剂进行3次重复试验,未检测到内毒素。检测这两个生产厂家的氢氧化铝佐剂共13批,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重组C因子法检测氢氧化铝佐剂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可靠性、重复性及抗干扰能力,可应用于氢氧化铝佐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测。

  • 标签: 重组C因子法 内毒素类 氢氧化铝佐剂 干扰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的59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和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急性病程组(IM)和慢性病程组(CAEBV+淋巴瘤),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功能、炎症指标、EB病毒DNA、EB病毒抗体和T淋巴细胞)检查结果。统计学处理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59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患者中,IM 23例(39.0%),淋巴瘤23例(39.0%),CAEBV 13例(22.0%);发热57例(96.6%),淋巴结肿大37例(62.7%)、脾大36例(61.0%)。慢性病程组有17例患者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慢性病程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07(1.94,8.35)×109/L、89.5(74.5,108.0) g/L、100(37,161)×109/L,分别低于急性病程组的9.91(6.75,17.38)×109/L、132.5(118.2,152.0) g/L、197(129,23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69、5.22、3.61,均P<0.01)。慢性病程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分别为0.45(0.15,1.13) μg/L、47.75(17.57,84.67) mg/L、2 000(682,2 002) μg/L,分别高于急性病程组的0.12(0.07,0.28) μg/L、6.39(3.13,11.38) mg/L、482(159,1 271)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95、-3.77、-4.16,均P<0.01)。慢性病程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CD19+B淋巴细胞计数、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分别为259.15(101.98,509.26)、214.69(119.31, 529.47)、46.14(4.44,135.87)和81.09(41.53,118.46)/μL,分别低于急性病程组的738.88(592.20,893.94)、1 609.17(920.88,3 952.34)、144.52(83.65,215.14)和309.82(123.78,590.68)/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66、3.80、2.90、3.40,均P<0.01);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90(0.60,1.70),高于急性病程组的0.45(0.1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9,P=0.02)。IM组23例患者均治愈;淋巴瘤组死亡10例,进行化学治疗13例;CAEBV组死亡7例,好转6例。结论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为主,慢性感染可合并HLH。成人急性EB病毒感染预后较好,但长期慢性感染预后较差。

  • 标签: EB病毒 成年人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淋巴瘤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再激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断为肝衰竭,并进行血清CMV DNA检测的住院患者共75例,根据CMV DNA检测结果分成CMV DNA阳性组和CMV DNA阴性组,比较两组的肝衰竭分类、糖皮质激素使用、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预后评估。统计学方法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75例肝衰竭患者中,CMV DNA阳性17例,CMV DNA阴性58例。17例CMV DNA阳性组患者中,急(亚急)性肝衰竭9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3例,占比分别高于CMV阴性组的20.7%(12/58)和20.7%(1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0、18.40,均P<0.05)。CMV DNA阳性组患者的CD3+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高于CMV DNA阴性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B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低于CMV DNA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74.50、165.50、273.00、185.00、189.00,均P<0.05)。急(亚急)性肝衰竭[比值比(odds ratio,OR)=4.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12.6]和使用糖皮质激素(OR=12.5,95%CI 3.4~38.3)是肝衰竭患者CM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CMV DNA阴性组患者疾病好转率为56.9%(33/58),CMV DNA阳性组的17例患者中5例好转,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P=0.04)。结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增加了肝衰竭患者CMV再激活的风险,且CMV再激活肝衰竭患者存在免疫紊乱,严重影响其预后,因此应重视使用糖皮质激素肝衰竭患者的CMV DNA监测。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巨细胞病毒 再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