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健康体检中实施低剂量CT胸部扫描技术检查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胸部CT扫描的体检者作为此次研究目标,抽取其中100例入组,抽取时间均在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期间,采用随机法将体检者分成2个组,每组均分37例。考察组通过低剂量CT扫描进行检查,普通组采用常规剂量CT胸部扫描检查,干预对比指标:医生主观评分、辐射剂量指标及疾病检出符合率。结果:考察组与普通组医生主观评分指标相似,考察组经病理证实存在肺癌、肺炎、肺结核、肺不张、胸腔积液、胸腺瘤等疾病共14例,CT胸部扫描检出率13例,普通组疾病检出共16例,CT胸部扫描检出率15例,两组疾病检出率指标近似(P>0.05),考察组辐射剂量指标更低,与普通组之间存在明显数据差异(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实施低剂量CT扫描检查,图像质量不会影响医生诊断,可降低对体检者的身体辐射。

  • 标签: CT 低剂量 胸部扫描技术 主观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中老年人群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丽水医院头颅磁共振检查的2 839例受试者,根据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CMB组525例和非CMB组2 314例,比较两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及PDW。Logistic回归分析CMB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DW水平预测CMB的价值。结果CMB组与非CMB组比较,男性55.05%(289例)比45.12%(1 044例)、吸烟42.67%(224例)比34.67%(802例)、糖尿病12.76%(67例)比9.51%(220例)、血肌酐(68.91±21.38)μmol/L比(66.45±15.40)μmol/L水平偏高(均P<0.05)。CMB组患者PDW水平为(15.5±2.5)%,高于非CMB组(14.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W是中老年CMB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P<0.05)。PDW预测CMB的ROC下面积(AUC)为0.582,以15.95%为最佳界限值进行预测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41.8%。以15.95%的PDW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高PDW组(1 691例)与低PDW组(1 083例),高PDW组CMB为0.75个、CMB患者占23.30%(394/1691),高于低PDW组的0.48个、12.10%(131/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8,30.37,均P<0.05)。结论中老年CMB患者PDW水平偏高,高PDW水平是中老年人群CMB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脑微出血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健康体检中实施低剂量CT胸部扫描技术检查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胸部CT扫描的体检者作为此次研究目标,抽取其中100例入组,抽取时间均在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期间,采用随机法将体检者分成2个组,每组均分37例。考察组通过低剂量CT扫描进行检查,普通组采用常规剂量CT胸部扫描检查,干预对比指标:医生主观评分、辐射剂量指标及疾病检出符合率。结果:考察组与普通组医生主观评分指标相似,考察组经病理证实存在肺癌、肺炎、肺结核、肺不张、胸腔积液、胸腺瘤等疾病共14例,CT胸部扫描检出率13例,普通组疾病检出共16例,CT胸部扫描检出率15例,两组疾病检出率指标近似(P>0.05),考察组辐射剂量指标更低,与普通组之间存在明显数据差异(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实施低剂量CT扫描检查,图像质量不会影响医生诊断,可降低对体检者的身体辐射。

  • 标签: CT 低剂量 胸部扫描技术 主观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电压为70 kV时不同管电流及采集频次对双源CT颅脑灌注成像(CTP)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及其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临床可疑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A、B、C组均50例,D组40例,均在发病6 h内行双源CT平扫及70 kV管电压颅脑灌注成像。A组管电流120 mA,B组和C组管电流均为100 mA,D组管电流80 mA。A、B、D组采集频次21次,C组采集频次17次。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评价图像质量,记录有效剂量(ED)。各参数组间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组CTP伪彩图灰质和白质灌注参数(CBF、CBV、MTT及TT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图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A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管腔边缘锐利度、整体图像质量及颈内动脉图像噪声评级高于D组(P<0.05);A组颈内动脉血管管腔边缘锐利度高于B、C组(P<0.05);B、C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管管腔边缘锐利度均高于D组(P<0.05)。CT平扫及A、B、C、D组的ED分别为1.10、2.11、1.76、1.42、1.40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C及D组的ED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别降低16.6%(0.35/2.11)、32.7%(0.69/2.11)及33.6%(0.71/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于超急性期脑梗死,低剂量双源CTP阳性率为93.5%(172/184),CT平扫阳性率为52.2%(96/184);对于超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低剂量双源CTP阳性率为72.1%(31/43),CT平扫阳性率为16.3%(7/43)。结论70 kV管电压CTP,适当减低管电流(100 mA)及采集频次(17次)可降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求。相较于CT平扫,低剂量双源CTP对于超急性期脑梗死尤其是腔隙性脑梗死更为敏感。

  • 标签: 脑梗死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动脉期强化特征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9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为IMCC,且进行了肝脏MRI或CT增强扫描的92例患者。按肝内原发灶的动脉期强化表现分为富动脉血供组(17例)及乏动脉血供组(75例)。观察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采用t检验和Fisher检验比较组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差异。组间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对数秩检验,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这些变量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对P<0.05的各选项再进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动脉富血供组和乏血供组患者间淋巴结增大、原发灶长径、CA19-9、治疗方式和动脉期异常灌注强化(H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9-9>200 U/ml、有淋巴结增大、动脉期原发灶周围HPD和动脉期乏血供是IMCC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02、0.049和0.005)。有淋巴结增大及动脉期乏血供是影响IMCC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49和0.045)。结论动脉期肿瘤血供特征是IMCC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磁共振(MRI)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肝癌患者短期疗效预后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23例,其中男90例、女33例,年龄24~83岁,平均(58±10)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并在术前行MRI扫描。同时,所有患者在TACE术后3~4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并根据修正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进一步分为训练组(85例,其中42例有效,43例无效)和验证组(38例,其中19例有效,19例无效),两组患者组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随后,利用术前T2WI图像进行影像组学分析,基于R语言筛选特征性纹理参数,构建训练组和验证组的TACE短期疗效预测模型。结果每个患者的T2WI图像分析共得到396个不同的纹理参数,进一步利用LASSO降维及10倍交叉验证筛选得到5个特征性纹理参数,具体为stdDeviation,ClusterProminence_angle135_offset4,Correlation_angle135_offset4,Inertia_angle135_offset4,InverseDifferenceMoment_angle45_offset4,根据以上5个纹理参数及其对应系数值计算得到相应放射值(Radscores),并进一步构建训练组和验证组的预测模型,发现其中训练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22~0.9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和69.0%,验证组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654~0.94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63.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TACE疗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利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技术预测肝癌TACE短期疗效是可行的,预测模式稳定且可靠。

  • 标签: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栓塞,治疗性 纹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