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临终新生儿父母真实情感体验和需求,为新生儿安宁疗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2—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名临终新生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设计,应用半结构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采用NVivo 10.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放弃治疗时的矛盾心理、放弃后消极的生活影响、需求与期盼。结论临终新生儿父母放弃治疗时普遍存在矛盾心理,放弃后会表现出悲伤与无奈、自责与后悔、压抑等情绪。医护人员应对临终新生儿父母负性心理的关注及需求情况进行了解,给予父母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等照护,以帮助临终新生儿父母及其家庭渡过特殊时期。

  • 标签: 婴儿,新生 父母 安宁疗护 情感 需求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准确测量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8月成立课题组,基于素质洋葱模型,通过文献分析,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9月对10名省级及以上医院儿科专科护士、5名儿科护理管理者、5名儿科主任医师和5名患儿主要照护者进行质性访谈;于2021年9月—2022年2月通过邮件或微信向16名专家发放问卷进行3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根据权威系数、肯德尔协调系数、变异系数等确定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结果3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16/16),3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3、0.888、0.895,3轮专家函询总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75(χ2=289.348,P<0.01)、0.239(χ2=408.131,P<0.01)、0.288(χ2=467.280,P<0.01)。最终形成的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84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中构建的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可作为测量儿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有效工具。

  • 标签: 儿科 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物理教学的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物理一直以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基础,这种狭隘的教学视野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物理创造与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讲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学生的物理能力发展。本文立足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物理思维渗透的有效路径。

  • 标签: 初中 物理教学 思维渗透 教育创新
  • 简介: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社会治理的工具与模式都是不一样的.工业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协作的社会,社会治理工具主要由法律和政策构成,并基于此建立起法治的治理模式;而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法律的路径遇到了困难.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条件要求灵活性、具体化的治理,要求通过合作行动而不是制度来应对高度不确定的社会问题,这自然就走向了道德的路径.德治不是一种虚妄,德治最终实现的是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 标签: 社会治理 法治 德治 合作 后工业社会
  • 简介:工业社会确立起了“中心一边缘”的社会结构,社会以及社会治理的各方面都被分为中心和边缘,这是一种支配与依附的关系,是一个不平等的结构.在中心一边缘的结构之下,政策过程表现为一个单向度的流程,体现出一种线性思维.线性思维决定了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控制导向,无论所遵循的程序如何完善,所应用的技术如何先进,都无法避免政策过程中的排斥和霸权.在线性思维下,民主失落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结构显示出其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中心一边缘”结构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这也推动政策过程中的线性思维被一种合作思维所取代.

  • 标签: 中心-边缘 政策过程 线性思维 理性 合作 公共政策
  • 简介: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突出了制度主义的逻辑,社会治理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制度的框架下开展的。制度主义逻辑中的社会治理依附于中心—边缘的社会结构,政府位于社会治理的中心,通过制度对社会进行普遍性的统一的治理,结果却在对技术理性的追求中把社会治理导向了精英治理的格局。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社会进入了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历史阶段,政府垄断社会治理的局面受到了挑战,依靠制度的社会治理出现了失灵,因而需要谋求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就现实的社会治理过程来看,由于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行动与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被重置。民主的内涵从制度转向行动,专注于行动会把社会治理引向合作治理的方向。张康之教授的《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为我们展示了社会治理从制度主义到行动主义的转向,并创造性地描述了走向合作治理的图景。

  • 标签: 行动主义 制度主义 《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 社会治理
  • 简介:工业社会中的人们在认识论框架之下,运用分析性思维进行社会治理和政策制定。分析性思维采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来认识事物,与工具理性联系在一起。在工业社会中,分析性思维甚至被等同于科学,只要通过分析性思维制定的公共政策就被认为是科学的,也只有通过分析性思维才能获得科学性。而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使得社会问题具有了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超出了工具理性的范畴,也打破了分析性思维应用的条件和环境,这时需要对理性的概念作出新的阐释。与之相适应,政策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应当从分析性思维转换到相似性思维。不同的思维模式带来不同的认知,以及不同的政策过程和建构图景。

  • 标签: 分析性思维 相似性思维 政策过程 科学 理性
  • 简介:政策供给意愿是政策供给的重要变量之一,地方政府的政策供给意愿受到三方面政策需求的影响:中央政策需求、公众政策需求与地方政策需求。三种政策需求形成三条需求溪流,持续地对政策系统施加影响,表现为政策供给意愿确立的引力、压力、推力和阻力,而政策供给意愿的形成或变更就是这三条溪流的博弈均衡,体现为一种间断——平衡的演进路径。

  • 标签: 政策供给 意愿 需求
  • 简介:协商民主作为当代西方一种新的民主理论与实践形态,以其固有的特性,对政策合法性的提升有着根本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协商民主内在的一些紧张关系,以及将协商与决策诉诸制度实践时存在的非连续性问题,也可能影响到因为协商而获得的决策的合法性。就中国目前现实来看,需要作出一系列的努力来通过协商对话提升政策合法性。

  • 标签: 合法性 协商 民主 决策
  • 简介:在全球化进程中,危机管理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而政府危机管理水平依赖于制度创新.本文首先界定了危机和危机管理,以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界定了制度的内涵,接着分析了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行制度的缺陷以及政府为提升危机管理水平进行制度创新的内容,在最后探讨了危机管理制度创新的几种方式.

  • 标签: 危机 危机管理 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