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EGFR)基因外显子19及21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腺癌患者683例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男性351例,女性332例,年龄25~89(62±11)岁。根据基因突变状态分为EGFR基因常见位点突变(外显子19、21突变)382例(突变组),包括外显子19突变者165例(外显子19突变亚组),外显子21突变者217例(外显子21突变亚组),及EGFR基因无突变301例(无突变组)。突变组与无突变组、外显子19突变亚组与外显子21突变亚组各特征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或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突变组与无突变组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分布、吸烟史、实体生长方式为主占比、周围型分布、肿瘤最大径(3 cm为截点)分布、毛刺征、磨玻璃密度影、充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肺内转移灶数目(10个为截点)、胸腔积液、坏死、胸内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女性(OR=5.230,95%CI 3.534~7.740,P<0.001)、无吸烟史(OR=2.970,95%CI 1.986~4.443,P<0.001)、磨玻璃密度影(OR=3.092,95%CI 1.746~5.477,P<0.001)、无坏死(OR=1.754,95%CI 1.047~2.939,P=0.033)、血管集束征(OR=3.129,95%CI 1.971~4.969,P<0.001)、胸膜凹陷征(OR=2.434,95%CI 1.680~3.526,P<0.001)及肺内转移灶≥10个(OR=2.242,95%CI 1.284~3.915,P=0.005)为肺腺癌EGFR基因外显子21及19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以其构建的logistic模型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外显子21及19突变的AUC为0.804。EGFR基因外显子19突变亚组与外显子21突变亚组的性别分布、腺泡状为主生长方式占比、周围型分布、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管集束征(OR=1.833,95%CI 1.187~2.831,P=0.006)是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外显子21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鉴别腺癌EGFR基因外显子21突变与外显子19突变的AUC为0.604。结论肺腺癌EGFR常见位点突变与无突变、EGFR基因外显子19与外显子21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熟悉和掌握这些差异,有助于基因突变状态未知型肺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腺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re-bolus技术不同监测层面在显示子宫内膜下强化带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69位受试者,将受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使用Care-bolus技术,行盆腔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扫描。A组受试者监测腹主动脉,B组受试者监测髂内动脉。扫描完成后再根据子宫有无病灶将A、B两组分为A1、A2和B1、B2四组。评估各组数据内膜下强化带(sub endometrial enhancement,SEE)显示情况并计算显示率,测量SEE和邻近正常肌层信号值。采用卡方检验定性评估各组SEE显示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量比较各组SEE与肌层的强化差异。结果B组显示率整体比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EE信号值均比肌层高,且A组整体比B组强化差异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P<0.05);同时有病灶组A2比B2的强化差异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E-MRI扫描时使用Care-bolus技术能很好地显示内膜下强化带;且监测腹主动脉比髂内动脉更优。

  • 标签: 子宫 内膜下强化带 实时监测技术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参数后的运动敏感驱动平衡(motion-sensitized driven-equilibrium, MSDE)序列对颅内血管壁成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65名受检者采用优化前、后MSDE序列进行头颅MR扫描,主观评估优化前后整体图像质量和主要颅内动脉节段的管腔管壁成像质量,并客观测量脑白质、脑灰质、脑脊液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比较优化前后两组图像的差异。结果参数优化后MSDE序列扫描时间由4 min 4 s缩短至2 min 29 s。优化后脑白质、脑灰质和脑脊液的SNR及CNR值均高于优化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图像质量、右侧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右侧颈内动脉C1段、双侧颈内动脉C4段、双侧大脑后动脉P2段的管腔管壁优化后图像质量优于优化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数优化后的MSDE序列能明显缩短扫描时间,提升图像质量,清晰显示颅内血管壁,满足诊断要求。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运动敏感驱动平衡 参数优化 颅内血管壁 黑血成像 图像质量
  • 作者: 钟雨晴 刘洋 胡艳 刘宇航 吕发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9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1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的子宫腺肌症四分型的MRI特征及其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相关参数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病例,根据MRI 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示子宫腺肌症病灶与子宫结合带、子宫内膜的位置关系,将子宫腺肌症变分为Ⅰ内源型(intrinsic)43例、Ⅱ外源型(extrinsic)48例、Ⅲ壁内型(intramural)29例,和Ⅳ不确定型(indeterminate)83例。比较四种亚型的临床资料、MRI特征以及与HIFU治疗相关的参数。结果四种亚型的能效因子(energy efficiency factor, EEF)分别为2.02、3.18、1.88、3.50 J/mm3,四种亚型的消融率(nonperfused volume ration, NPVR)分别为47.78%、39.98%、88.57%、32.47%,四种亚型经HIFU治疗的EEF、NPV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亚型的流产史、生育史、MRI特征以及经HIFU消融的治疗时间、辐照时间、辐照剂量、病灶体积、消融体积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亚型经HIFU消融的消融率、能效因子等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种基于病理和MRI的分型方法有助于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术前决策。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高强度聚焦超声 磁共振成像 消融率 能效因子
  • 简介:摘要基于《医学影像学》在线课堂,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改革。现结合重庆医科大学教改经验,就《医学影像学》在线教学平台资源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包括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重构性整体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以及教学实施细节(以缺血性脑梗死为例)、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介绍。实践显示,该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了教学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改善了教学效果,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线上和线下 混合式教学 医学影像学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病,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临床实践发现,目前认为的一些原发性OP可能源于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引起的负钙平衡和低血钙所致的甲状旁腺功能增强(亚临床甲旁亢)或亢进,可防可治,故将此类OP称为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骨质疏松症。我国人群每日钙摄入量普遍不足,维生素D缺乏/不足也是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长期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引起的低血钙和负钙平衡所致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相关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临床广泛存在,对它的防治可有效防治低骨量和骨质疏松,从而有效防治身高变矮、驼背、腰酸背痛、乏力、骨关节疼痛、骨折、转移性血管钙化和全身钙质沉着症等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

  • 标签: 钙摄入不足和(或)维生素D缺乏/不足 甲状旁腺功能增强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亚临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骨质疏松 骨量下降 甲状旁腺功能增强相关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高清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早期视神经微结构损伤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无明显视神经病变的TA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ealthy controls,HC)各30例,分别进行眼眶常规MRI序列扫描及Resolve DTI序列扫描,分别测量双侧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值,比较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双侧视神经各DTI相关定量参数值的差异。结果TAO患者的双侧视神经的FA值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0.009,P=0.003;P<0.05),ADC及A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P=0.053,P=0.955,P=0.211;P>0.05),RD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P=0.009;P<0.05)。结论Resolve DTI技术有助于为TAO患者早期视神经微结构的损伤提供客观依据,对TAO患者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视神经 分段读取扩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敏感器官的辐射剂量,评价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X-care)技术在颅脑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德国德国西门子公司炫速双源CT对头颈体模进行相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下的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方式扫描颅脑,及无铋屏蔽和铋屏蔽2种方式扫描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选取铋屏蔽所在层面测量脑血管、邻近脑组织及脑脊液的CT值以及图像噪声,计算脑血管和脑实质的对比噪声比。通过放置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方式计算器官剂量当量(HT),并记录每次扫描后生成的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颅脑扫描在相同的CTDIvol下,采用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扫描方法的HT,晶状体均值分别为(37.89±2.00)、(42.20±2.96)、(28.21±1.31)mSv,较颅脑常规序列扫描有明显下降(F=186.52,P<0.05);采用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HT,甲状腺为(0.77±0.07)和(0.89±0.08)mSv,较颅脑常规扫描和仅采用X-care有明显下降(F=103.26,P<0.05);DE-CTA采用铋屏蔽扫描后HT,晶状体和HT,甲状腺分别为(11.56±1.04)和(0.32±0.03)mSv,较屏蔽前有明显下降(t=5.07,P<0.05)。用与不用X-care、铋屏蔽及X-care联合铋屏蔽,颅脑常规扫描的噪声和对比信噪比(CNR)值无显著性改变;用与不用铋屏蔽,双能量CTA扫描的噪声和CNR无显著性改变。结论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技术能够在保证一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颅脑CT扫描中晶状体及甲状腺的器官剂量当量。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铋屏蔽 器官管电流调制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影像组学指从医学图像中提取高通量特征,将影像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用于基于证据的临床诊疗决策支持。该文重点讲述了影像组学在头及颈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与进展,包括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肿瘤基因表型及分子标记物、深度学习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总结现阶段影像组学技术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分析未来影像组学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影像组学 头颈部医学影像诊断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DIXON-MRA技术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与血管关系,探讨其中不同团注流速和延迟扫描时间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共77例临床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腋窝区域的磁共振扩散序列及增强血管成像,随机分4组进行动态扫描,分别给予不同对比剂流速:1.5 mL/s、2.0 mL/s、2.5 mL/s、3.0 mL/s,经过图像后处理重建,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估和分级,测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判断淋巴结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个不同的静脉团注流速组(1.5 mL/s、2.0 mL/s、2.5 mL/s、3.0 mL/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375±0.405、1.446±0.375、1.953±0.351、1.422±0.428,SNR分别是6.363±0.474、5.028±0.510、6.320±0.325、6.638±0.446,CNR分别是4.345±1.670、5.528±1.794、5.506±1.143、5.376±1.569,4组对显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与周围血管关系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的延迟扫描时间显示腋窝血管上有差异(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561±1.001和2.250±1.443,SNR分别是5.966±1.699和6.791±1.926,CNR分别是5.506±0.829和5.504±0.825。早期和晚期延迟时间显示血管也有差异(P<0.05),通过与乳腺手术评估结果对比,时相20显示效果最好,时相25~30与时相20显示效果接近,晚期延迟时间显示效果高于早期。结论mDIXON-MRA技术中不同团注流速和延迟扫描时间的显示腋窝淋巴结和血管关系的效果不同,本研究推荐选择团注流速1.5 mL/s,延迟扫描时间150 s最佳。

  • 标签: mDIXON 磁共振血管成像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消融疗效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扶中心收治的1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治疗前肌瘤体积与平均经线、肌瘤位置、肌瘤类型、MR T2WI信号强度与均匀性、T1WI强化程度与均匀性、子宫位置)。利用术前子宫肌瘤体积与术后无灌注区体积,计算得到肌瘤的消融率,以70%消融率为界将130个子宫肌瘤分为两组(充分消融组与非充分消融组),分析以上因素是否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有影响。结果70个(53.8%)充分消融肌瘤,60个非充分消融肌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肌瘤体积、肌瘤平均经线、T2WI信号强度与均匀性、TIWI强化程度与子宫位置对消融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WI呈低信号的肌瘤(P=0.035)与TIWI轻度强化的肌瘤(P=0.038)更容易达到满意消融效果。结论肌瘤体积、肌瘤平均经线、T2WI信号强度与均匀性、T1WI强化程度与子宫位置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该研究对HIFU消融子宫肌瘤的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消融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多层螺旋CT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肾上腺的大小、密度及其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COVID-19患者(简称新冠组)和70例正常对照组的肾上腺CT平扫图像。新冠组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普通型、重型两组。测量对照组(单时相)和新冠组(多时相)的肾上腺厚度和CT值,并计算肾上腺/竖脊肌CT密度比值。结果双侧肾上腺的体部、内外侧支厚度在新冠组入院、出院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组大于对照组;肾上腺/竖脊肌CT值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侧肾上腺内侧支最大厚度作为诊断标准所得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81)。新冠组患者双侧肾上腺体部、内外侧支厚度和肾上腺/竖脊肌CT值比在不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VID-19患者双侧肾上腺轻微肿胀,体部、内外侧支厚度略大于正常肾上腺,密度无异常,在病程中无明显动态变化。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肾上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腺CT图像,探讨其胸腺的CT表现特点及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3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241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CT资料,对比2019年11月至12月242例胸部CT检查正常者的CT资料,比较胸腺CT分类、左右径、前后径及平均CT值在COVID-19患者和对照组、COVID-19患者不同临床类型、COVID-19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胸腺CT分类:胸腺分类在COVID-19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66,P=0.000),COVID-19患者胸腺脂肪型64.7%(156/241)、脂肪为主17.8%(43/241)、脂肪和软组织各半11.2%(27/241)、软组织为主6.2%(15/241),对照组胸腺脂肪型48.3%(117/242)、脂肪为主25.6%(62/242)、脂肪和软组织各半10.3%(25/242)、软组织为主15.7%(38/242)。胸腺脂肪型是40~59岁人群感染COVID-19的危险因素(OR=3.071,P=0.000)。胸腺脂肪化率在COVID-19不同临床类型患者排序为重型及危重型>普通型>轻型。②大小:胸腺大小在COVID-19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OVID-19患者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治疗时间无相关性(r=0.047、r=0.071)。③密度:胸腺CT值在COVID-19患者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OVID-19患者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治疗后胸腺密度增高17HU,但78例胸腺CT值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治疗时间无相关性(r=0.013)。结论COVID-19患者胸腺脂肪化率高,且临床分型越重胸腺脂肪化率越高;胸腺脂肪化是40~59岁人群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腺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病情不同有不同程度的清扫方式,这要求术前提供乳腺癌淋巴结的详细影像学结果,以评估其可切除性。评估乳腺癌淋巴结可切除性的影像学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超声、X线、CT、MRI、核医学等,其中MRI的诊断性能最佳,能够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在乳腺癌淋巴结可切除性方面,使用mDIXON技术应用于腋窝血管成像,提供腋窝淋巴结与血管关系的详细信息,指导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的术前评估和制定手术方案,降低手术出血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结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X片为载体的影像实物演示教学在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X线摄影检查技术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级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生共63名,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胸腹部X线摄影检查技术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验课程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用机器均相同,作为实验组,A组和B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添加了以X片为载体的影像实物演示环节。通过模拟上机考核和小测试评估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差别,通过问卷调查评估X片为载体的影像实物演示教学在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生X线摄影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中的接受度。结果实验组的模拟上机考核成绩[(7.36±1.39)分]和小测试成绩[(4.24±2.01)分]均高于对照组[(6.05±1.28)和(3.10±1.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24)。实验组的问卷结果为,学生100%认可X片为载体的影像实物演示法在X线摄影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结论将以X片为载体的影像实物演示教学用到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X线摄影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中,有助于该专业本科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加深其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值得开展和推广。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X片影像 实物演示 X线摄影检查技术学 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