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市408名孕早期妇女的就餐情况、饮食结构和体力活动现状。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北京某妇儿医院产检的408名孕早期妇女,分别采用简化食物频率问卷(FFQ)及丹麦体力活动量表调查饮食及体力活动状况。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8名孕早期妇女的孕周及孕前BMI分别为(9.77±1.95)周和(22.80±3.91)kg/m2,120名(30.9%)的孕妇属于孕前超重/肥胖;136名(33.3%)的孕妇的空腹血糖>4.6 mmol/L;全天各种食物消耗量(包括谷薯类、畜禽肉类等)均低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孕妇的膳食结构主要有5种类型,累计解释总体方差的50.889%,其中最主要的结构以畜禽肉类、谷类、奶类及奶制品、薯类为主,以蔬菜、油炸烧烤糕点类食物、水产品为辅,可以累积解释方差20.121%。孕妇从事静息型和轻度体力活动时间及能量消耗分别占全天时间、能量消耗的87.50%(21/24)和81.50%(27.00/33.13),中度体力活动时间及能量消耗分别占全天时间、能量消耗的7.29%(1.75/24)和18.50%(6.13/33.13),其中E级(日常清洁工作)占中度体力活动时间及能量消耗的57.14%(1.00/1.75)和48.93%(3.00/6.13),H级(有氧运动)无人从事。结论北京市408名孕早期妇女中,孕前超重/肥胖的妇女较多,且部分孕妇空腹血糖较高;部分孕妇外出就餐多,且孕妇在孕早期整体食物消耗量较少的情况下,饮食结构中畜禽肉类、油脂类、甜食、薯类摄入较多,导致糖分、脂肪摄入较多;同时,孕早期妇女体力活动水平较低,应尽早开展饮食运动指导,控制体重增长。

  • 标签: 孕妇 孕早期 饮食 体力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早期管饲肠内营养支持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30例,予以实施早期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总结特重度烧伤患者管饲肠内营养给予的时机、途径的选择、管饲肠内营养管的选择与固定、营养液的选择与输注、管饲肠内营养的管道护理等经验。观察有无发生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有无出现误吸、恶心、呕吐、腹泻;观察并记录患者入院后3、28 d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的变化。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本组30例患者入院后12 h经营养管持续输注0.9%氯化钠溶液(20 mL/h),入院后48 h改为输注肠内营养液(20 mL/h),入院后72 h如患者未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成倍递增管饲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在输注过程中做好肠内营养的护理。本组除了2例患者出现腹胀外,其余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不适。所有患者经管饲肠内营养,入院后28 d血清总蛋白为(63.39±5.16) g/L、血清白蛋白为(36.83±5.43) g/L、血红蛋白为(108.23±8.54) g/L、空腹血糖为(5.80±0.86) mmol/L,与入院后3 d[(56.97±5.40) g/L、(32.77±6.85) g/L、(102.07±14.31) g/L、(6.95±1.43) mmol/L]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1、-2.55、-2.03、3.76, P值均小于0.05)。结论选择好管饲肠内营养的时机,做好肠内营养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等是保证管饲肠内营养效果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烧伤 肠道营养 营养支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