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与学界通常将时间视为法律的外在变暈的观点不同,本文将时间看成法律的内在变量,并借助马克思唯物史观;提出“所有的时间都是社会时间”这一重要命题。时间不仅是一个计时系统,更是人们在具体社会实践中逐步构建起来的用于约束、协调和规范不同人们行为的工具。法律中的时间也是一种社会时间。从而不仅回答了权利为什么会有期限,还可以解释甚至预测一旦法律世界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充时法律将随之如何变动。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期限的地方性特征和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变化这一具体例证对上迷命题进行了解释和检验。

  • 标签: 权利 预期 社会时间 地方妊知识 承包经营期限
  • 简介:人们通常认为,剽窃天然就不是好的东西。笔者将从静态的观点来考察剽窃这一概念,以及从动态的观点来重新考察与剽窃有关的“独创性”的概念是如何逐步形成的;从而部分澄清这种误解。另外,笔者还将从与剽窃紧密相关的“引证”这一技术性手段来功能性地讨论学术规范的作用,以及从制度比较的视角,对两种不同的解决剽窃的方式,即诉诸学术规范和司法诉讼进行论证。

  • 标签: 剽窃 学术规范 版权侵权 制度比较
  • 简介:通常的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方法是法教义学,即强调先在的规范系统的逻辑论证和价值大小的位阶顺序。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过于强调逻辑和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忽视了真实世界中资源稀缺的约束条件;将权利视为一种实体化的存在;以及当出现新的事实时,不是面向未来决策,而是诉诸过去。波斯纳在《并非自杀契约》一书中,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进路。他探讨了因"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是如何通过采取具体措施来调整个人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他认为,法律必须以某种方式调整因紧急状态而发生的这种窘困;《美国宪法》若不能弯曲,就会折断。这种方法是经济学的、实用主义和后果考量的。

  • 标签: 权利 冲突 变化 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