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囊型棘球蚴病(HCE)是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棘球蚴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影像学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而忽视其自然衰亡病程的系统研究。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普及使研究者能够获得HCE病程不同时期、不同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学状态的临床资料。笔者基于CT检查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实践,探讨HCE的自然衰亡病程,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囊型包虫病 自然病程 死亡 胆瘘 感染 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新疆某高校医学本科生教育环境感知类型与胜任力成长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1年2至6月,以新疆某高校2017~2020级共1 513名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DREEM量表和自编的医学本科生胜任力成长问卷。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差分析、潜在剖面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医学本科生在教育环境感知和胜任力成长的总分分别为(99.90±14.58)分和(40.71±7.57)分;医学本科生教育环境感知类型为消极型的占比30.2%(457/1 513),均衡型占比60.1%(909/1 513),积极型占比9.7%(147/1 513);医学本科生教育环境感知越高,胜任力成长越好。结论良好的教育环境感知对胜任力成长有促进作用,强调优化教育环境的同时应注重医学生胜任力培养,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 标签: 医学本科教育 医学生 潜在剖面模型 教育环境感知 胜任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压迫下腔静脉的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肝包虫囊肿压迫下腔静脉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为(46±5)岁,年龄范围为38~51岁。根据术中肝包虫囊肿与下腔静脉的贴合程度以及囊肿完整切除的难易程度,分别行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外膜内外囊次全切除术、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于术后3、6、12、24个月门诊随访1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病人肝包虫囊肿复发及下腔静脉栓塞情况。随访终点为术后2年,随访次要终点为肝包虫囊肿复发。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7例行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2例行外膜内外囊次全切除术,1例行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术。10例病人术中无大出血及感染性休克发生。1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99±27)min;术中出血量为(99±48)mL。(2)术后情况:10例病人术后2~5 d拔除引流管,无术后出血、术后残腔感染、术后胆瘘发生,无围术期死亡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7.1±1.8)d。(3)随访情况:10例病人中,9例完成终点随访,随访时间内均无肝包虫囊肿复发及下腔静脉栓塞形成;1例病人于术后12个月,第3次随访失访,此病人术后3、6个月随访未发现肝包虫囊肿复发及下腔静脉栓塞。结论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外膜内外囊次全切除术、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术均能完整切除肝包虫囊肿。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下腔静脉 压迫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多房棘球蚴胸腔内感染导致脓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2016年8月至2016年9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二科住院治疗的肺多房棘球蚴感染导致脓胸的病例,并查询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诊疗特点(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探讨手术治疗的具体术式与预后,结合本病例着重讨论了肺多房棘球蚴感染导致脓胸的诊断与治疗。结果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该病例在治疗初期未明确诊断(只初步诊断为脓胸),经多方会诊后,最终决定行胸腔镜下脓胸清除术。最后在手术中确诊为肺多房棘球蚴感染导致脓胸,确诊后行胸腔镜下肺棘球蚴内囊摘除术+脓胸清除术,术后给予派西林他巴唑坦抗感染治疗。最终,患者顺利出院。结论肺多房棘球蚴感染致脓胸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医务人员,尤其是非棘球蚴病流行地区的医务工作者应该提高警惕,提高对这类罕见情况的认识才能在早期明确诊断,进而采取有效治疗。结合外科手术和抗感染药物治疗肺多房棘球蚴感染致脓胸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治愈。

  • 标签: 多房棘球蚴 感染 脓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