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为样本,了解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培训需求、供给意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为城市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Y为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周边9家养老机构的134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培训需求程度及供给意愿,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研134名养老护理员,37.3%(50/134)不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71.6%(96/134)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χ2检验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512~28.057,均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425、10.569、13.088,均P<0.05)。在培训需求上,随日节律调整起居(3.82 ± 0.67)分,食物的分类、特性、功效(3.38 ± 0.73)分,常用防治疾病的中药、中成药等(3.23 ± 0.84)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3.32 ± 0.65)分,运动保健法(3.47 ± 0.58)分,穴位按摩(3.50 ± 0.72)得分较高;而在供给意愿上,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拔罐(3.31 ± 0.79)分得分最高,其他项目得分较高的情况与培训需求相似。结论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重点项目如起居养生、饮食调护、穴位按摩、运动保健等在养老机构的培训和推广运用,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高其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参与率。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中医药特色服务 培训需求 供给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需求及满意度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城市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周边便利抽取9家养老机构,随机对入住的23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需求程度及满意程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调研养老机构的237名老年人,仅1名(0.4%)非常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有195名(82.3%)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除性别外,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保类型、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需求得分和满意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6项中医药特色服务中,需求得分前3位的项目是穴位按摩(3.54±1.21)分、中医健康宣教(3.29±1.08)分、中药离子导入(3.23±1.26)分,满意度得分前3位是中医健康宣教(3.38±0.94)分、传统运动保健(3.33±0.95)分、艾灸(3.32±1.15)分。药物使用指导(r=0.996)和中药代茶饮(r=0.988)项目的相关系数位居前列,而中医体质辨识(r=0.305)和穴位按摩(r=0.484)相关系数明显低于其他项目。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服务服务认知程度较低、需求程度较高,老年人自身状况与医疗支付能力是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需求与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在养老机构开展中医知识教育、开发中医药特色产品、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对城市中医医养结合的推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卫生服务需求 中医药特色服务 医养结合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识别高风险人群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方式,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并统计患者出院后1年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否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24例患者纳入全队列中,年龄(80±10)岁。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02例(301对)患者匹配成功,各基线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的生存概率(P=0.01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43.52%(131例)比53.82%(162例)]、全因死亡率[15.61%(47例)比23.59%(71例)]、3个月再入院率[10.96%(33例)比17.61%(53例)]、6个月再入院率[16.90%(51例)比24.25%(73例)]、心功能分级、hs-CRP和NT-proBNP水平上,观察组干预效果优效于对照组(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年龄(RR=1.018,P<0.01)、心功能Ⅳ级(RR=2.200,P<0.01)、糖尿病(RR=1.340,P=0.04)、NT-proBNP≥7 900 ng/L(RR=1.557,P=0.01)及中医非药物疗法(RR=0.768,P=0.04)对发生不良事件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提倡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为在基层推广中医服务、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 标签: 心力衰竭 中医 非药物疗法 影响因素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识别高风险人群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方式,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并统计患者出院后1年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否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24例患者纳入全队列中,年龄(80±10)岁。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02例(301对)患者匹配成功,各基线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的生存概率(P=0.01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43.52%(131例)比53.82%(162例)]、全因死亡率[15.61%(47例)比23.59%(71例)]、3个月再入院率[10.96%(33例)比17.61%(53例)]、6个月再入院率[16.90%(51例)比24.25%(73例)]、心功能分级、hs-CRP和NT-proBNP水平上,观察组干预效果优效于对照组(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年龄(RR=1.018,P<0.01)、心功能Ⅳ级(RR=2.200,P<0.01)、糖尿病(RR=1.340,P=0.04)、NT-proBNP≥7 900 ng/L(RR=1.557,P=0.01)及中医非药物疗法(RR=0.768,P=0.04)对发生不良事件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提倡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为在基层推广中医服务、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 标签: 心力衰竭 中医 非药物疗法 影响因素 倾向性评分匹配
  • 作者: 朱嘉琪 吴寒 王宇光 黄东胜 杨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杭州医学院附属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 310000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杭州 310014,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脏外科,上海 200438,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杭州 310014,杭州医学院附属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 310000,杭州医学院附属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 310000 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脏外科,上海 200438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声、光、电、磁等特性,而肝癌仍然是全球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因此纳米材料可以在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病理检测、系统治疗、热消融、化学栓塞、免疫治疗以及许多其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传统的临床方法比较,纳米技术具有个体选择性高,主动靶向能力强以及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的优点。本文整合多种纳米材料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与局限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癌纳米药物的开发提供进一步支持。

  • 标签: 纳米材料 肝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为样本,了解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培训需求、供给意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为城市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Y为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周边9家养老机构的134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培训需求程度及供给意愿,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研134名养老护理员,37.3%(50/134)不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71.6%(96/134)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χ2检验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512~28.057,均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425、10.569、13.088,均P<0.05)。在培训需求上,随日节律调整起居(3.82 ± 0.67)分,食物的分类、特性、功效(3.38 ± 0.73)分,常用防治疾病的中药、中成药等(3.23 ± 0.84)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3.32 ± 0.65)分,运动保健法(3.47 ± 0.58)分,穴位按摩(3.50 ± 0.72)得分较高;而在供给意愿上,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拔罐(3.31 ± 0.79)分得分最高,其他项目得分较高的情况与培训需求相似。结论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重点项目如起居养生、饮食调护、穴位按摩、运动保健等在养老机构的培训和推广运用,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高其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参与率。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中医药特色服务 培训需求 供给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内引流与传统外引流手术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伴严重胆管炎患儿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7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伴有严重胆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43例;年龄6~135个月。按引流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外引流组32例和ERCP组25例。外引流组引流方式包括胆道T管引流、经皮囊肿穿刺引流和胆囊引流。ERCP组采用ERCP引导下置入胆道支架引流。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FLACC评分、术后每公斤体重补液量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外引流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9.84±34.35)min和(11.53±4.98)d,ERCP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40±2.12)min和(5.72±2.60)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外引流组术后24 h和48 h的FLACC评分分别为(3.34±1.07)分和(0.84±0.85)分,ERCP组术后24 h和48 h的FLACC评分分别为(0.76±0.67)分和(0.24±0.44)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ERCP组术后第1、3、5、7天每公斤体重补液量分别为(70.30±17.04)ml/kg、(29.24±20.99)ml/kg、(13.35±20.76)ml/kg、(5.60±14.62)ml/kg,较外引流组的(93.25±20.21)ml/kg、(70.67±37.91)ml/kg、(45.20±30.95)ml/kg、(32.44±27.46)ml/kg少,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引流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8例(25.00%)、肠粘连8例(25.00%),ERCP组未出现切口感染和肠粘连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7)。结论与传统的外引流手术相比,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伴严重胆管炎患儿ERCP引流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恢复快。

  • 标签: 胆管炎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需求及满意度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城市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周边便利抽取9家养老机构,随机对入住的23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需求程度及满意程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调研养老机构的237名老年人,仅1名(0.4%)非常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有195名(82.3%)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除性别外,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保类型、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需求得分和满意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6项中医药特色服务中,需求得分前3位的项目是穴位按摩(3.54±1.21)分、中医健康宣教(3.29±1.08)分、中药离子导入(3.23±1.26)分,满意度得分前3位是中医健康宣教(3.38±0.94)分、传统运动保健(3.33±0.95)分、艾灸(3.32±1.15)分。药物使用指导(r=0.996)和中药代茶饮(r=0.988)项目的相关系数位居前列,而中医体质辨识(r=0.305)和穴位按摩(r=0.484)相关系数明显低于其他项目。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服务服务认知程度较低、需求程度较高,老年人自身状况与医疗支付能力是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需求与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在养老机构开展中医知识教育、开发中医药特色产品、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对城市中医医养结合的推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卫生服务需求 中医药特色服务 医养结合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