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民族志》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新品种,属于专业志,一般在民族自治区域和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方志中专设此志,目的是将该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在同级志书里得到集中、充分的反映,以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并使本地特色凸现出来。民族专志的编纂,是社会主义

  • 标签: 《宁夏通志·民族·宗教卷》 地方志 回族 体例结构
  • 简介:银川地处宁夏平原中部,属著名的河套灌区,开发历史悠久,现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独擅黄河之利,渠网纵横,“举锸为云,决渠为雨”,①沃野千里,水草丰美,被视为塞上天府。早在秦汉之季,京都的达官贵人们就在这里圈占土地,修建了许多“苑囿园池”。②南北朝时

  • 标签: 银川市 历史文化 园林艺术 明代 建筑艺术
  • 简介:孔庙,别称文庙,是祭拜孔子的祠庙。孔子卒于春秋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次年,乡人为了纪念他,在其故国曲阜的故宅初立孔庙。自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之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被历代统治阶级推崇为文圣人,至东汉永兴元年(153年),孔庙改扩建为国家祭孔的祠庙。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

  • 标签: 孔庙 儒学 宁夏 清代 罢黜百家 正统思想
  • 简介:《银川小志》不分卷,平行列目二十二,依次为:疆域、星野、山川、水利、城池、学校、风俗、古迹、祠宇、寺观、临幸、藩封、窃据、叛乱、宦踱、乡贤(忠、孝、节、义附,饼流寓)、官署、物产(附坊市)、榷税、边防、关隘、灾异。前载撰修者汪绎辰序文,后无跋文,并无舆图、凡例等,当为一部尚未定稿的草本。

  • 标签: 旧方志 宁夏 《银川小志》 古迹 舆图 定稿
  • 简介:(五)清朝、民国散佚志书1.《应理志草》(简称《应理》(一册)经初步研究,有清一代,宁夏失传的志书,大约有9部,第一部当属《应理》(一册)。中卫县建置较晚,沿革如下:西夏时设应吉里寨(相当县级基层政权),元代升为应理州,

  • 标签: 宁夏 旧方志 基层政权 中卫县 志书 民国
  • 简介:17.杨金庚纂修:(光绪)海城县志该志由海城县知县杨金庚组织纂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杨金庚任海城知县,公务之余,非常留心积累当地历史沿革、山川疆域等方面的资料及县域人物事迹。适逢陕甘总督升允奏修《甘肃通志》,饬令各属修辑县志,为省志编修提供资料,海城县志的编纂工作正式开始.本志的编纂过程中.杨金庚、陈廷珍出力最多。

  • 标签: 旧方志 宁夏 人物事迹 编纂过程 编纂工作 海城
  • 简介:1935年8月至1936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和著名的西征战役中,先后三次在宁夏地区留下了中国革命的光辉足迹,为宁夏创造了特色显著、层次高端、影响深远的丰厚红色文化资源。同样,宁夏回汉人民也为党重新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同心县(时属宁夏省豫旺县)就是突出的代表,曾在中央军委发动的西征战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巩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等方面都有过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标签: 西征战役 工农红军 同心县 人民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
  • 简介:一、海原地震概述1920年12月16日20时05分53秒.即中华民国九年。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初七日晚戍刻时分。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海原县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6.7度、东经105.7度。宏观震中位于海原县西安州(乡),大沟门至干盐池之间的石卡关沟、

  • 标签: 大地震 社会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 中华民国 海原县 庚申年
  • 简介:宁夏.简称宁.别号朔方.誉塞上江南。地处黄河中上游。古陆地形成于地质年代38亿~17亿年前.属于华北板块的边缘。经过几度海侵和地壳运动的影响.今宁夏大地的地理面貌基本形成.贺兰山(北)、六盘山(南)、罗山(中)先后隆起,古黄河母段之一出现.时间在距今1亿~4亿年。地下宝藏亦基本生成于这个地质年代。这就是宁夏的皇天后土和承载万千年历史文明的大舞台。

  • 标签: 历史文明 宁夏 黄河中上游 化简 地壳运动 贺兰山
  • 简介:吴忠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直辖市。市辖一市二县二区,即青铜峡市、同心县、盐池县和利通区、红寺堡区。地处黄河上游、银川平原青铜峡水利枢纽河东、河西灌区各大干渠之首。屏山(贺兰山)、枕河(黄河)、地近大漠(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

  • 标签: 吴忠市 “名片” 历史文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铜峡市 黄河上游
  • 简介:贺兰山是宁夏北部的一座名山和周边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圣山.也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南北走向山脉。它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宛若一座偃月形的巨大天然屏障,阻挡着来自蒙古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风沙和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侵袭,

  • 标签: 山名 腾格里沙漠 西伯利亚 蒙古高原 贺兰山 西北部
  • 简介:我国古代的“文化”,主要指文治、教化和礼乐章典制度。近代的所谓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称的人类文明,其内涵相当宽泛,可以划分为广义的(大)文化和狭义的(小)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即一切非自然的人类创造物。它包括物质文化(技术、工具等)、

  • 标签: 文化寻根 宁夏 人类文明 社会物质文明 “文化” 精神文明
  • 简介:古代县级以上的城镇基本上都建有钟鼓楼和玉皇阁这两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建筑物。玉皇阁是道教供奉玉皇大帝的场所,称为道观,所以大多修建在楼台之上。而钟鼓楼往往建筑在城镇坊市(街区)的中心位置,上置大钟和大鼓,平时有“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故亦被称作“谯楼”。当发生保卫城池的战斗时,

  • 标签: 玉皇阁 钟鼓楼 银川 玉皇大帝 中心位置 建筑物
  • 简介:银川市兴庆区有一条东西向大街,名叫文化街。这条大街,原来东起于中山北街,后进行扩展,延伸到清和街,西止于公园街北口的光明广场,其中段与民族北街交汇处作为分界线,划分为文化东街和文化西街,全长2.22公里。

  • 标签: “文化” 文化街 珠宝 兴庆区 银川市 分界线
  • 简介:银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1985年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历史上它有许多不同的正式名称,如饮汗城、怀远城、兴州城、兴庆府城、中兴府城、宁夏城、宁夏省城和贺兰市与银川市等。除了正式名称之外,还出现过新城、老城(旧城)的民间称谓,这种俗称,先后至少有过3次:第一次出现于唐朝,第二次发生在明朝,第三次形成于清朝,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银川市 兴庆府 名称 宁夏 古城
  • 简介:灵州最初是中国古代塞北一个县,是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设立在今宁夏银川平原河东灌区的一个大县,距今已近2200年的历史,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汉代灵州县城选址很特别,居然修建在黄河的一个河心岛上。《汉书·地理志注》对灵州县有记载。唐代历史学家颜师古的《汉书注》中对“灵州”注释曰:“水中可居者曰州。此地在河之州,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州。”说明灵州是一个非常灵奇的地方。

  • 标签: 灵州 唐史研究 唐代 西北史 《汉书注》 大唐
  • 简介:魏晋南北朝期间,由于军阀混乱,易主频繁,城头不断更换大王旗。谁上台后都要极力维护自己短命的统治,所以迫不及待纷纷出台一系列针对百姓的高压政策和加紧进行巧取豪夺,造成各国山河破碎.百姓穷困,辗转死亡于沟壑。面对这样的现实,知识分子们十分无奈,他们或卖身投靠,或远离政治,鼓吹什么脱离现实、深奥莫测的玄学而流于一派清谈,更有甚者退居山林当起了隐士。群众在无奈之下也纷纷循入空门,出家为僧,就是充当一名建寺、凿窟的僧役,尚可保全一条性命。然而,事物往往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消极的对立面.又出现了积极的另一面。正因为知识分子们离开了政治舞台,放弃了对官场利禄的追求,能静下心来,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集中使用到治学的领域,也同样成就了他们的一番事业,在文化方面作出了许多成绩。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宁夏文化 知识分子 高压政策 一分为二 对立面
  • 简介: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是否必须设置《艺文志》?这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1998年2月10日颁发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①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在我国传统方志中,《艺文志》从来都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各志都以较重的分量,排在全书之后,作为一部志书的“压轴戏”。因此,在各级地方志中《艺文志》是绝对不可以或缺的一个门类。现在,我们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时,是否还应该设立《艺文志》呢?

  • 标签: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艺文志》 宁夏 社会主义 编纂工作 组成部分
  • 简介:一、12生肖的的渊源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灿烂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史前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大陆的先民就发明了表示次序的符号——天干和记录时间的符号——地支。由于实践应用和生活、生产的需要,人们又把天干与地支组合成为干支并循环使用,用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每60年为一个周期,称为一个“甲子”。下一个轮回又从新的甲子开始从头排列,即60年后,又进行新的循环。如表1、表2。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中华民族 华夏文明 原始社会 中国大陆 地支
  • 简介:19世纪中叶,日本天皇睦仁上台,于国内建立天皇专制政权,大力推行维新运动,使日本国的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走上了一条向外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道路。到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军国主义又乘世界经济危机,西方大国无力东顾的有利时机,武装进攻中国的东北三省,妄图排斥欧美各国独吞中国。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行为,

  • 标签: 20世纪20年代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 集团 宁夏 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