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这是一篇关于音乐文化人类学的考察实录文本,文章分四个部分:一、写景。描写考察对象的地理、人文景观;二、写人。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原住民文化人的个案调查;三、写事。介绍考察对象的音乐风情及现代文化对它的冲击;四、写乐。通过分析考察对象的艺术特征及音乐主体的态度,揭示民族文化的时代特征。

  • 标签: 红河 云南彝族 哈尼族 考察实录 音乐文化人类学
  • 简介:"歌堂仪式"是岭南排瑶的民族文化象征,亦是体现该民族历史、文化及音乐艺术传统的经典形式。文章从"歌堂仪式"传统的历史记忆:含排瑶自述的"歌堂仪式"、他者典籍记述的"歌堂仪式"等层面对"歌堂仪式"研究文本进行双视角梳理,用来自田野和古籍的文献说明排瑶"歌堂仪式"作为地方性知识体系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 标签: 排瑶 歌堂仪式 历史记忆 自述 他述
  • 简介:民族志是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基本方法。民族志书写实践,是把握各种理论真谛的有效途径。实验民族志探索,是世纪之交人文学科修辞困境焦点的产物。笔者以自身数年数个版本的“仪式音声民族志”书写,参与了解释学民族志文本实验的探求:仪式音声民族志的“行为深描文本”,由口述文本、书写文本和现场文本建构;仪式音声民族志的“意义阐释文本”,由民族志行为阐释、音乐学音响阐释和符号学意义阐释建构。解释学民族志的书写实验使笔者获得:一种互为文本的观察视角、一种互相阐释的角色理念、一种深度描写的解读方法和一个发现——在意义阐释文本中,当“音声符号”在仪式的具象层面呈现着象征符号与外在行为过程的结构意义、在信仰的意象层面揭示着象征符号与内在文化理念的认知意义时,“仪式音声”(音乐)作为一种贯通化合“行为符号”和“意义符号”的文化符号象征,不仅能完成对一个特色知识体系从表征系统至意义系统的全程阐释,并能在形而上的意义追寻中消融“音乐学”与“人类学”在形而下研究中的生涩组合。

  • 标签: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民族志书写 仪式音声民族志 解释学文本建构
  • 简介:宗教音乐在研究中往往被提升或贬抑到一种不太实事求是的位置,因此在对宗教音乐本质的探讨中经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切实际的偏差。本着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唯物史观,面对宗教音乐这个无法回避的音乐历史现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对于揭示宗教音乐本质的真面目有着积极的意义。宗教音乐体裁的形成,最早起自宗教仪式的需要。随着社会制度的更迭和宗教领域内部的多次改革运动,宗教音乐体裁风格的演化逐步脱离了仪式的需要而更多地取决于宗教观念

  • 标签: 宗教音乐 布里顿 改革运动 间奏 三全音 赋格曲
  • 简介:<正>音乐和舞蹈,在中国自古就不是纯粹审美的艺术作品。宗教乐舞更莫能外。在传统的文化观念或思想意识中,音乐舞蹈是和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处于一对应的整体结构关系之中的。例如,“歌舞升平”意味着社会的稳定和富蔗,“礼崩乐坏”意味着社会的动乱与灾祸。由于音乐舞蹈与社会秩序及伦理纲常同构对应,所以,轻音乐式的抒情小调(如“其声糜糜”的“郑声”)、动作轻佻的桑间陌上的民

  • 标签: 乐教 社会秩序 民族宗教乐舞 礼法 大成乐 音乐舞蹈
  • 简介:本文借用符号学要素理论框架,对欧洲艺术音乐经典中的三首“安息经”旋律进行剖析后,得到启示——旋律学研究的学术定位,如果能在旋律形式要素与意义要素的结构中、在旋律形态与深层背景(语境)的各种呼应关系中,去理解、把握旋律符号承载的外显和内隐的整体文化信息,将可能把旋律从一般意义的形态载体提升为真正的文化意义的符号,使它能在与人类大文化结构互补互融中成为人类精神永恒的特定存在象征。这样的定位,也才可能使旋律学这门学问,具有扎实的学术底蕴和学科意义上的存在价值。

  • 标签: 旋律学 学术定位 符号学 形式要素 意义要素 结构关系
  • 简介:云南情歌,是云南各民族多元婚恋习俗文化传统的物化显现:1.“巴什”情歌,是人类“亚血缘族内爆’的印证;2.走婚情歌,是母系氏族对偶婚遗俗;3.小房子恋歌,是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恋俗折射;4.自由恋爱的情歌,反映了封建专制时期“恋爱自由、婚姻不自由”的婚念冲撞与平衡。它特殊的人文价值:a.体现了人类性爱文明历史承传的共性基础;b.把历时形态的人类好恋发展史,浓缩地立体呈现在共时状态的现代文明时空之中。

  • 标签: 情歌 性爱文明 婚恋习俗 人类婚恋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