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因为近些年来我们常常用作家的出生年代来为他们的创作命名,所以就会因为对年代的记忆和想象而对这些作家的创作产生先验的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一般读者对于一个作家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不仅如此,这种认识反过来还会规范和引导作家的创作,它对这些作家的创作造成一种心理暗示,使得他们常常认为,他们应该按照那个样子来写作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样子来写作的。

  • 标签: 日常生活 小说 女真 出生年代 心理暗示 作家
  • 简介:新时期女性写作在颠覆了传统男权话语中心之后,基本上建立起了两种叙事模式,一是“受难-对抗”型,一是“体验-封闭”型。在前一模式中,凸显了女性作为受难者的形象,着力表达的是女性在生活和精神重压之下的苦难、内心变形和反抗。早期的以铁凝的《玫瑰门》为代表,主人公司猗纹因人性的苦难而导致内心变形,

  • 标签: 时间 小说 负重 女性写作 《玫瑰门》 话语中心
  • 简介:新时期小说创作和研究正在走向人类学,主要表现为对文化他者的认同、对文化遗留的发掘、对地方性知识的开拓以及对图腾、仪式和宗教信仰的细致描述等诸多方面,这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发展的深度呈现。

  • 标签: 人类学 文化他者 文化遗留
  • 简介:追求宏大的历史叙事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传统,这种传统不仅表现在对历史框架的规模型建构,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对于历史真实的追求和历史经验的复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了人们对文学的想象,甚至它还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不过这种模式至迟在新世纪开始以前就被打破了。新世纪历史主义写作使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在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家创作中,

  • 标签: 历史叙事 小说创作 中国当代文学 长篇 维度 模型建构
  • 简介:本文认为当代小说在功能上出现了向学术性转化的倾向,知识分子写作由于其本身的学术身份使这种转向更为明显;同时由于小说创作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解读难度的加大以及对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借鉴也使小说的写作和阐释本身更加具有规范性和学术性,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和最终回归到对形而上终极意义的追求。

  • 标签: 小说 学术性 转向
  • 简介:李大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十分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强调文学要为社会的进步服务;强调文学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以此作为改革社会的方法之一,重视青年知识分子的启蒙作用,主张要走大众化的道路;在向苏俄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人。

  • 标签: 李大钊 文学观 社会功用 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
  • 简介: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合,也就是处理现、当代文学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史写作有关,尤其和当下的文学倾向有关。虽然重写文学史的高峰已经悄然滑过,但阅读经验和研究视野告诉我们在文学史写作过程中已经丧失了很多东西,也即在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整合为20世纪文学的时候,有一些基本的规范被整合掉了,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史上的一种人为损失。

  • 标签: 20世纪 中国 文学整合 文学史 文学题材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