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对各种钟形音乐性能的掌握,从春秋中期开始,编镈与甬钟、钮钟之间由礼乐形式上的搭配转为音乐演奏上的接合,这种接合拓宽了音域、丰富了音色,还一定程度地增强了演奏与旋宫转调的能力。至春秋晚期出现更多的是8件组编镈与9件组钮钟或甬钟的接合。从镈钟的发展过程来看,4件组镈钟与钮钟的接合是流行于以郑国为核心的中原地区的典型接合模式,而后来8件镈钟与9件钮钟或甬钟的接合模式即为这种模式的扩充。后者控制的时间长,从春秋中期出现以来一直影响到战国早期。

  • 标签: 编镈 钮钟 音列形态 接合
  • 简介:上世纪编钟音列的研究工作在30年代就已开始。但深入研究则在70年代以后。总体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产生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也掌握了许多特有的音乐学研究方法。随着既往成果的积累和新材料的涌现,对两周编钟音列进行整体分析显得十分必要。这种研究是进一步探讨先秦音乐文化尤其是先秦乐律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编钟 音列研究 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