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2月—2021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4例,其中,男61例、女43例,年龄46~81(62.7±12.3)岁。患者均接受急诊脑CT灌注成像检查,获取核心梗死面积,以及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时间(TTP)等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患者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脑组织间CBF、CBV、MTT、TTP值的差异。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为金标准,分析CT灌注成像AIS患者的检出率。入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并按照预后评估结果进行分组观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预后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组104例AIS患者中,经CT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梗死区及半暗带血流异常者共96例(检出率为92.31%)。CT灌注成像检出的96例中,mRS评分评估预后良好者69例、预后不良者27例。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分别与健侧对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相比,CBF、CBV值降低,MTT、TTP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预后不良组核心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及高脂血症比例、NIHSS评分及缺血半暗带CT灌注参数MTT、TTP均高于预后良好组,CT灌注参数CBF、CBV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核心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高脂血症,NIHSS评分,以及缺血半暗带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CBF、CBV、MTT、TTP等均是AI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P值均<0.05)。结论CT灌注成像检查可快速反映脑部组织灌注损伤情况,对AIS患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反映AIS患者溶栓治疗后受累血管再通情况,为其预后评估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卒中 脑梗死 灌注成像 诊断价值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脑梗死患者189例,均行DWI、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常规MRI诊断脑梗死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和不同序列检出情况,并比较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189例疑似脑梗死患者经DSA检查结果证实脑梗死162例,其他高血压性脑病27例;DWI诊断出脑梗死161例,非脑梗死28例;常规MRI诊断出脑梗死156例,非脑梗死33例。DWI诊断的灵敏度为98.77%(160/162),准确度为98.41%(186/189),高于常规MRI诊断的93.21%(151/162)、91.53%(173/189),P<0.05;DWI检查的漏诊率(1.23%,2/162)低于常规超声检查(6.79%,11/162),P<0.05。DWI诊断方法T1加权像、T2加权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检出率分别为93.21%(151/162)、89.51%(145/162)、95.06%(154/162),高于常规MRI的62.96%(102/162)、56.79%(92/162)、67.28%(109/162),P<0.05。不同b值下患侧ADC值均低于健侧(P均<0.05),不同b值下超急性期ADC参数均低于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P均<0.05)。结论DWI诊断脑梗死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降低漏诊率,不同序列检出率高,且患侧和疾病发病早期ADC值显著降低,DWI技术能为临床诊断脑梗死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