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常规化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采用BC5600型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2022年8月~2023年3月某医院42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样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温度、放置时间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其中261例血液常规检测中有异常,误报率为6.2%;4℃贮藏的样品,与常温贮藏的样品相比,其各项指标稍有降低,但与常温贮藏的样品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随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白细胞计数(WBC)降低。结论:血常规检查中的误差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定期的考核来降低误差的产生,并且要定期的评估仪器的性能,以避免仪器的失误。

  • 标签: 血常规 误差分析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常规检验中阴道分泌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到2022年9月来展开本次研究,以女性尿常规检验患者为对象,共164人,按照统计学方法展开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前一组在尿常规检验时采用直接采样检查,后一组则在检查时通过相应措施清除阴道分泌物,之后再进行检查,然后对比两种不同检验方法下的指标检出率和检出水平。结果:对比各项指标的检出率,观察组白细胞检出5例,检出率为6.10%,红细胞检出7例,检出率为8.54%,上皮细胞检出3例,检出率为3.66%,蛋白质检出0例;对照组白细胞检出14例,检出率为17.07%,红细胞检出19例,检出率为23.17%,上皮细胞检出8例,检出率为9.76%,蛋白质检出7例,检出率为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指标检测水平,对照组患者的尿糖(6.51±1.23)mmol/L、蛋白质(10.18±2.76)g/mol、pH值(6.54±1.13);观察组患者尿糖(3.29±1.09)mmol/L、蛋白质(7.35±1.68)g/mol、pH值(6.97±0.47),两组间的指标水平数值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会影响尿检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尿常规检验中需要重视对阴道分泌物的清理,尽可能降低分泌物的干扰,为诊断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阴道分泌物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常规化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采用BC5600型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2022年8月~2023年3月某医院42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样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温度、放置时间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其中261例血液常规检测中有异常,误报率为6.2%;4℃贮藏的样品,与常温贮藏的样品相比,其各项指标稍有降低,但与常温贮藏的样品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随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白细胞计数(WBC)降低。结论:血常规检查中的误差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定期的考核来降低误差的产生,并且要定期的评估仪器的性能,以避免仪器的失误。

  • 标签: 血常规 误差分析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涂片法对血液常规检查的作用和价值。方法:从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我院110名血常规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的静脉血分为两份,观察组使用血涂片分析法,对照组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法,对两种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样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8.18%和5.45%;在正常对照的基础上,采用血球分析仪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6.67%、72.12%和71.81%。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血涂片可以提高受检者的诊断率,并为受检者的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涂片 血常规 检验 应用效果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提高的因素以及应对措施展开探讨。方法 在某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接受检验科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采集200例患者的样本将其作为检验对象,分析这些检验对象中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错的原因,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 在200例检验对象中,通过对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20.5%的检验对象在标本采集阶段存在误差,6.0%在标本处理阶段存在误差、 10.5%因检测设备使用不当而存在着误差。 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影响医学检验质量的因素相对较多,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检验质量,就需要深入分析整个检验过程,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便能够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 标签: 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提高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标本临床检验时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以及检验之前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方法:选择2022年1月到2022年10月开展本次研究,采集期间的980例生化标本,所有生化标本都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检测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统计其中存在检验异常的标本数量,并分析其中异常的原因。结果:在980例生化样本中,共检测出47例异常标本,占总标本数量的4.80%。在47例异常样本中共存在七类情况,分别为标本,容量少、标本溶血、血液采集方法不标准、送检不及时、标本储存不合理、抗凝剂使用不合理和其他原因,分别有12例、7例、8例、10例、4例、2例和2例,在47例异常标本中的占比分别为25.53%、14.89%、17.02%、21.28%、8.51%、4.26%和4.26%。结论:生化标本临床检验中导致检验异常的原因相对较多,必须进一步加强检验前控制,尽可能降低检验异常发生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生化标本检验 异常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确定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验的6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之上,测两组人员的血清胆红素及尿酸含量。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清总胆红素量分别为15.73±2.68与11.5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清间接胆红素分别为9.48±1.16与6.77±1.36,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直接胆红素分别为4.88±0.48与6.56±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酸水平分别为276.65±17.53与375.62±2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冠心病患者,可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和尿酸进行诊断,从而为医生进行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