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幻”是印度宗教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的概念,从吠陀的早期起一直为历代印度仙人、智者所探讨、所阐述。在《吠陀经》里,“幻”是神的本具创世神通,反映了以物质为创作基础;在《奥义书》里,“幻”,被哲学化为观察宇宙演化的出发点。萌发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佛教的“幻”是哲学上的幻伪和神学上的幻现。“吠檀多”的“幻”是对经验世界的暂存的绝对的否定,以后又变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幻”的哲理内涵的变化说明了印度宗教哲学在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发展,是印度哲学家和神学家的思辩的高度概括。

  • 标签: 婆罗门教 佛教 吠檀多
  • 简介:一、略说“咒”义“咒”是梵语“漫怛罗mantra”的意译。这个词原指《吠陀》诗集四句一首的赞歌或颂诗和《梵书》的祈祷语言;后来,发展为婆罗门教咒术的专用术语,即对神灵默祷的秘密词句。佛教,特别是大乘密教,把它继承过来,并发展为不限文句长短的祷辞。佛教在沿用“漫怛罗”一词的同时,还给本宗的咒语创造了一个专用术语“陀罗尼

  • 标签: 梵音 大悲咒 梵本 密教 金刚智 观世音菩萨
  • 简介:<正>《梨俱吠陀》,全称为《梨俱吠陀本集》(Rgvdea-samhitaā)。梵语rc(梨俱),意为“赞歌、神曲”,veda(吠陀),意为“知识、学问”。我国古代译师把这个梵语名字音译为《梨俱吠陀》,意译作《赞诵明论》。《梨俱吠陀》是不是世界上最古的诗歌作品?按现有史料,公元前二千年前后,中亚游牧民族的一支雅利安(Aryans)越过兴都库什山脉,从西北入侵印度,定居在印度河两岸和傍遮普一带(现在大部分属巴基斯坦)。他们带来早期的诗歌,在印度定居后又创作了新的作品。新旧作品合编在一起,便成为《梨俱吠陀本集》。按近现代的吠陀学者的判断,《梨俱吠

  • 标签: 因陀罗 诗集 宇宙 吠陀本集 诗行 原人
  • 简介:一、最初的发现和传说岳阳市政协委员、岳阳文化史专家陈湘源教授新著《岳阳说古》(岳麓出版社出版,1998年)有一则关于君山摩崖石刻文字的记述(该书第24-26页):洞庭湖心小岛君山南麓的断壁巉崖间残存着三方摩崖石刻文字.一方是汉字,另外两方是外文.这两方外文从千年前被发现起,一直到今天,还没有破释为何种文字和含义.然而,民间却有许多关于它们的美丽传说,诸如说它们是秦始皇封山镇妖印上的篆字,或说是元代的八思巴文,或说是佛道符咒.陈教授为此博考史籍,遍查文献,结果是,传说毕竟是传说,并非史实."近日有人认为是西夏文或梵文,但亦未破释……"

  • 标签: 君山摩崖 字考释 岳阳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