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肝T1和T2值变化过程及其与肝再生相关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0只,SPF级,鼠龄7~8周,重量250~280 g,分成MR扫描组(n=14)和病理分析组(n=56)。MR扫描组又分为肝部分切除术组(2/3肝切除,n=7)和假手术组(n=7)。均于术前和术后第1、2、3、5、7、14、21天行磁共振T1 mapping和T2 mapping扫描,测量肝实质T1和T2值。病理分析组在术前及术后上述每个时间点随机选取7只实验鼠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测量肝细胞直径和肝细胞增殖活性(Ki-67指数)。观察影像学指标和病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MR参数与肝脏体积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肝实质T1和T2值均于术后第1天升高,且均于术后第2天达到最大值(P<0.05);随后逐渐下降,分别于术后第14天和第21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5)。T2值与肝体积、肝细胞直径及Ki-67指数均存在较好相关性(r值分别为-0.764,0.640,0.765,P均<0.001)。T1值和肝体积、肝细胞直径及Ki-67增殖指数均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481,0.472,0.444,P均<0.001)。结论大鼠肝大部分切除后残肝实质T1和T2值出现规律变化,且与肝脏再生指标存在相关性,可反映大鼠肝脏大部分切除后肝实质的微观变化,有望被用于定量监测残肝再生过程。

  • 标签: 肝再生 肝切除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及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技术评价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SD大鼠肾CIRI模型,根据冷缺血时间随机分为CIRI 0 h组、1 h组、2 h组、4 h组,每组20只。分别在术前、术后1 h、1、2、5 d选取5只行ASL及T1mapping扫描,测量皮质肾血流量(RBF)值及肾皮、髓质的T1值。取血进行生化检查,取大鼠左肾行病理学检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磁共振成像(MRI)指标、生化指标的差异;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病理学评分的差异。Spearman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分析MRI指标与病理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各组大鼠RBF值均较术前减低,最低点在术后1 h[(219.60±46.13)、(204.90±35.66)、(169.20±59.50) ml/min×100 g,F=13.600、29.283、24.491,P<0.05];除CIRI 4 h组外,各组RBF值术后5 d内恢复至术前水平(F=13.600、29.283、24.491,P值均>0.05)。CIRI 1 h、2 h、4 h组大鼠肾皮质T1值在术后高于术前,5 d内分别升高至1 616.00±70.73、1 675.80±36.98、1 663.20±55.44(F=3.123、14.660、11.662,P<0.05);CIRI 2 h、4 h组髓质T1值5 d内分别升至1 814.40±169.22、1 868.10±174.41(F=11.340、10.500,P值均<0.01)。CIRI 1 h、2 h、4 h组在术后尿素氮(BUN)、丙二醛(MDA)、血肌酐(SCr)最高升高至20.95±1.79、18.95±2.08、109.24±3.29(F=99.903、55.180、51.370,P值均<0.01)。CIRI 2 h、4 h组病理评分明显高于术前(H=17.020、14.808,P均<0.01)。术后1 d大鼠RBF值与病理评分呈负相关(r=-0.670,P<0.01),术后2 d大鼠肾皮质T1值与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800,P<0.01);术后2 d大鼠肾髓质T1值与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840,P<0.01)。结论ASL和T1mapping可以作为监测大鼠肾脏CIRI严重程度的无创检查方法。

  • 标签: 肾脏 冷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脉自旋标记 纵向弛豫时间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旋转坐标系下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rho)值在四氯化碳(CCl4)建模大鼠肝纤维化进展及转归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80只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CCl4组49只、恢复组20只、对照组11只,将大鼠分别标记行MRI基线扫描。CCl4组及恢复组大鼠经颈背部皮下注射CCl4进行建模,CCl4组于注药后4、6、8、10、12周末分别进行黑血T1rho扫描;恢复组大鼠于注药后4、6周末进行黑血T1rho扫描,第6周末扫描结束后停止注药,停止注药后1、2、4、6周末分别进行扫描;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玉米油,并于注射后第4、6、8、10、12周末分别进行黑血T1rho扫描。测量所有大鼠肝脏T1rho值,观察各组大鼠肝脏T1rho值随时间的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大鼠相邻时间点肝脏T1rho值的差异。将实验鼠分为无肝纤维化组(S0)、轻度肝纤维化组(S1、2)及中重度肝纤维化组(S3、4),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3组间T1rho值间的差异,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1rho值对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检验评估T1rho值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59只大鼠完成了整个实验,其中CCl4组28只、恢复组20只、对照组11只。CCl4组大鼠肝脏T1rho值随着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8周末达到最大值,随后8~12周逐渐下降,除4周末与6周末、10周末与12周末大鼠肝脏的T1rh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12、0.487),其他相邻两个时间点大鼠肝脏T1rh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恢复组大鼠肝脏T1rho值随着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停止CCl4注射后肝脏T1rho值逐渐下降,相邻两个时间点大鼠肝脏T1rh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大鼠相邻时间点肝脏T1rho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肝纤维化组(S0)、轻度肝纤维化组(S1、2)及中重度肝纤维化组(S3、4)大鼠分别为15、23、21只,T1rho值分别为[36.3(34.4,41.4)]、(47.2±8.4)、(48.8±9.0)ms,大鼠肝脏T1rho值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二者呈低度正相关(r=0.402,P=0.001);上述3组大鼠肝脏T1rho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T1rho值鉴别无肝纤维化(S0)与有肝纤维化(S1~4)的ROC下面积为0.825(95%可信区间0.720~0.931),鉴别无或轻度肝纤维化(S0~2)与中重度肝纤维化(S3、4)的ROC下面积为0.668(95%可信区间0.540~0.796)。结论T1rho值对评估CCl4建模大鼠肝纤维化进展及转归有一定意义,对鉴别是否存在肝纤维化诊断价值中等,对鉴别轻度肝纤维化与中重度肝纤维化诊断价值较低。

  • 标签: 肝纤维化 大鼠 四氯化碳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