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显。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针对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管理难点进行深入研究,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以下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难点与智慧管控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电动自行车 消防安全管理难点 智慧管控对策
  • 简介:摘要:居民小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是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许多小区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居民的安全。基于此,以下对居民小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居民小区物业 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在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的建筑数量不断增多。然而,一些建筑内部的防火设备与防火措施不到位,还会存在线路防火性不足的情况,这都会增加安全隐患,极易引发火灾事故。所以,需要认真地做好消防监督工作,及时、准确地发现建筑内部存在安全隐患并进行妥善处理,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消防监督 创新策略 研究
  • 简介:摘要:当前各地区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将消防安全作为城市信息安全的重要部分,通过消防信息化、智能化改革,将消防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去。当前我国消防部门和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对“如何打造智慧消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为更好地在消防行业领域中应用信息科技,提高智能化火灾事故防治能力,保障火灾救援工作的效率而进行深入讨论。总之,当前消防工作不断朝着数据化管理的方向发展,通过运用智慧消防系统来完善防火安全监管工作和提高灭火救援工作水平,保障社会性消防监管能力,最终打造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智慧化城市综合性防火安全工作体系。

  • 标签: 智慧消防 防火监督 应用现状 前景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入院和出院时不同的血钾水平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阜外医院心衰中心住院的2 621例急性心衰患者。依入院时不同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n=329,血钾<3.5 mmol/L)、正常血钾组(n=2 270,血钾3.5~5.5 mmol/L)和高钾血症组(n=22,血钾>5.5 mmol/L)。收集患者病史、合并症、临床检查和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进行系统的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直至2020年1月。研究终点定义为随访90 d、2年和5年的全因死亡。比较入院和出院时不同血钾水平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入院和出院时血钾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的关联。结果所有患者的年龄为(58.0±15.3)岁,男性为1 877例(71.6%)。入院时低钾血症组和高钾血症组患者分别为329(12.6%)和22(0.8%)例,出院时分别为38(1.4%)和18(0.7%)例。入院和出院时所有患者的血钾水平分别为(4.01±0.50)和(4.25±0.44)mmol/L。本研究随访时间[M(Q1,Q3)]为2.63(1.00,4.42)年,最终随访时共记录了1 076例全因死亡事件。与出院正常血钾患者相比,出院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患者在随访90 d(90.3%比76.3%比38.9%)、2年(73.8%比60.5%比33.3%)和5年(63.4%比44.7%比22.2%)的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入院低钾血症(HR=0.979,95%CI:0.812~1.179,P=0.820)和高钾血症(HR=1.368,95%CI:0.805~2.325,P=0.247)不是急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出院低钾血症(HR=1.668,95%CI:1.081~2.574,P=0.021)和高钾血症(HR=3.787,95%CI:2.264~6.336,P<0.001)是急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结论急性心衰患者出院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与短期和长期全因死亡率增加相关,心衰患者应密切监测血钾水平。

  • 标签: 心力衰竭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血钾 预后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需要及早诊断、进行危险分层和个体化管理。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其使用方法简单,可迅速高效地对患者心脏的电活动及结构功能进行动态检测。但在心衰患者的诊断与评估中,心电图存在特异性低、主观性强、严重依赖专业人员的判断能力等局限性,而人工智能(AI)技术可有效弥补心电图人工判读的不足。当前AI已在医疗大数据中广泛应用,可区分疾病表型、进行事件预测和复杂决策,而心电图因其数据量大、信息丰富、便于储存和传输等特点,具备与AI相结合的独特优势。该文将综述心电图AI在心衰诊断、精准分型和治疗指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电描记术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大数据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恶化(WHF)发生率高,患者预后差,社会负担重。近期,VICTORIA研究首次证实,在WHF患者中应用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维立西呱(vericiguat)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文将从WHF患者的特征和治疗需求、sGC刺激剂治疗心衰及维立西呱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对维立西呱治疗WHF进行深入分析。

  • 标签: 心力衰竭,恶化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 维立西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内皮素(big ET-1)对心力衰竭(心衰)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因心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以基线big ET-1水平三分位数为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低big ET-1组、中big ET-1组及高big ET-1组,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设定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为主要临床终点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限制性立方样条图、time-ROC曲线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用于评估基线big ET-1对心衰的预后价值。结果共纳入704例患者,低big ET-1组(big ET-1≤0.34 pmol/L)、中big ET-1组(big ET-1 0.34-0.70 pmol/L)及高big ET-1组(big ET-1≥0.70 pmol/L),分别为233例、236例和235例。规律随访期间共有86例(12.2%)患者失访,经中位随访930天,199例(28.2%)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big ET-1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风险比(HR)1.58,95%可信区间(CI)1.35~1.85,P<0.001],以基线big ET-1三分位数分组,结果显示,与低big ET-1组患者相比,中big ET-1组和高big ET-1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风险分别增加近1倍(HR 1.78,95%CI 1.05~3.02,P=0.032)和2倍(HR 3.16,95%CI 1.88~5.32,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各组间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显示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风险随big ET-1水平增加而增加。Time-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big ET-1对心衰患者3个月、1年及2年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风险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6、0.76及0.76)。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显示,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基础上联用big ET-1有助于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P<0.001)。亚组分析中,基线big ET-1是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HR 1.99,95%CI 1.32~3.00,P<0.001),亦是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HR 1.47,95%CI 1.23~1.76,P<0.001)。此外,基线big ET-1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HR 1.50,95%CI 1.22~1.84,P<0.001)、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HR 4.70,95%CI 1.74~12.69,P=0.002)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每一个单位log,校正后HR 2.29,95%CI 1.54~3.42,P<0.001)患者中均可作为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基线big ET-1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在NT-proBNP基础上,big ET-1有助于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大内皮素 心力衰竭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力衰竭(心衰)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心衰患者87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基线血清中的H-FABP浓度。根据H-FABP水平三分位数值分为低H-FABP组(H-FABP≤4.04 ng/ml,n=292)、中H-FABP组(H-FABP 4.04~7.02 ng/ml,n=292)和高H-FABP组(H-FABP≥7.02 ng/ml,n=293),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此外,根据患者心衰是否为冠心病所引起分为缺血性心衰和非缺血性心衰亚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H-FABP独立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临床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基线H-FABP对心衰的预后价值。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H-FABP呈正相关(β=0.012、0.238、0.001、0.345、0.063,P均<0.05),女性、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钠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H-FABP呈负相关(β=-0.184、-0.006、-0.016、-0.034、-0.006,P均<0.05)。共有119例(13.6%)患者出现失访,在随访931(412~1 185)d时,246例(32.5%)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2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9,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对心衰患者3个月、1年及2年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69及0.71),对应的基线H-FABP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85、6.54和6.54 ng/ml。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风险预测检验结果显示,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P<0.001)。H-FABP分别以6.54 ng/ml(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及其水平三分位数作为截断值分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FABP(log2H-FABP)是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HR=1.74,P<0.001),也是非缺血性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HR=1.28,P=0.027)。结论年龄、性别、冠心病、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钠、eGFR、尿酸及NT-proBNP与H-FABP相关。基线H-FABP是心衰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基础模型和基线NT-proBNP基础上,联用基线H-FABP可为心衰预后评估提供额外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智能消防在防火监督业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明确智能消防的定义、特征和内容,清晰智慧消防防火监督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了解智慧消防在防火监督业务中的各项发展,做好创新和开发传感器、完善智能化监督检查模式、智慧消防在新兴领域的建设、加快智慧消防的标准化发展等工作,以此提升消防监督工作效率,有效防范火灾事故。

  • 标签: 智能消防 防火监督 发展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用于重症肺炎老年患者中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64例重症肺炎老年患者,实验时间为2018.2—2021.09,用盲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2例)运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参照组(32例)运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88%)相比参照组的(78.13%)要高(P

  • 标签: 重症肺炎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 老年人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针对机场运行管理的相关岗位中面临的员工教育与技能教学背景来源复杂的现状,开展民航特色课程群培训体系构建。对机场飞行区运行管理中涉及的机场道面管理、机场净空管理、机场鸟防管理、机场工程管理、机场运行调度、机场应急管理等方面工作内容,从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专业技能、运行疑难与解决方案等方面搭建民航机场特色课程群体系,建设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企业培训教育管理体制,并面向机场集团的非民航学历背景员工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总结,在教学研究中进一步完善课程群教学体系,为解决民航机场快速发展中因人员短缺而大量引进的非民航学历背景员工专业技术素质提升问题提供方案支持。

  • 标签:
  • 作者: 刘扬 黄湘华 段文冰 房佰俊 黄东平 张宇辉 许蕾 张红宇 张颢 温磊 黄晓军 路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44,东部战区总医院肾内科,南京 210002,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8,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液科,安徽省芜湖市 24100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房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科 518000,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山东省济宁市 272007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原发性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等全国7个中心的21例明确诊断的原发性系统性轻链淀粉样变性且应用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患者为一线应用达雷妥尤单抗,14例患者为二线及以上应用。分析血液学缓解情况、安全性及生存情况。结果(1)一线应用7例患者≥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7/7。3例早期死亡、脏器未获得缓解,其余4例均获得脏器缓解。(2)二线应用14例患者中2例患者治疗前血清游离轻链(dFLC)<20 mg/L。其余12例中应用前dFLC>50 mg/L者9例,均获得≥部分缓解(PR)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4例、VGPR3例、PR2例;应用前dFLC 20~50 mg/L之间3例,有效为3/3,即均降至10 mg/L以下。心脏受累者缓解率5/10,肾脏受累者缓解率7/12。(3)总体中位随访5.3个月,存活患者中位随访11个月,共3例患者出现死亡(2例为心源性死亡;1例出现严重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无血液学进展患者,1例患者应用后2年dFLC升高(未达进展标准)更换方案。(4)安全性:没有患者出现3/4级输液反应,共3例出现1级输液反应,均为首次输液时候出现。除1次输注治疗后死亡病例外,15/20例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其中≥3级淋巴细胞减少为6/20。结论达雷妥尤单抗是一种能够有效深度清除血清游离轻链、治疗系统性轻链淀粉样变的药物。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免疫球蛋白轻链 达雷妥尤单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是由于编码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yin,DYS)基因突变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肉疾病,肌营养不良心肌病是BMD最常见死因。本文报道1例BMD心肌病患者,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分析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借鉴。

  • 标签: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临床病例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心内血栓的肥厚型心肌病(HCM)和限制型心肌病(RC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重症监护病区住院的HCM或RCM且合并心内血栓(包括左、右心房或心室血栓)的患者,排除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主要合并症、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药物应用及心内血栓分布等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98例,其中HCM患者52例(53.1%),RCM患者46例(46.9%)。合并症中最常见的是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HCM和RCM患者中分别有40例(76.9%)和36例(78.3%)。入选患者中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者比例较高,HCM和RCM患者中分别有43例(82.7%)和35例(76.1%)。HCM和RCM患者心内血栓均主要分布于左心房,分别有39例(75.0%)和32例(69.6%)。入选患者中7例(7.1%)为多部位血栓。合并房颤/房扑的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分布比率最高,达81.6%(62/76)。5例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患者4例发生瘤内血栓。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左心室血栓的比率为7.4%(4/54),明显低于左心室射血分数<50%患者的34.5%(10/29)(P<0.01)。结论合并心内血栓的HCM和RCM患者血栓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左心房是血栓的最常见部位。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心肌病,限制性 心力衰竭 心内血栓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人们日常居住的生活环境以及建筑物在装饰装修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也就使得建筑物的室内装饰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因室内装饰工程所导致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火灾发生带来了更多的源头。因此,在当前的消防安全问题整治过程中,应当对室内装饰消防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防火监督对策。

  • 标签: 室内装饰 消防 安全隐患 防火
  • 简介:[摘 要] 培养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理应是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归因于“体教分离”现状,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学校体育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所以导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效果不太显著。有鉴于此,“体教结合”迫在眉睫。“体教结合”,事实上,就是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学校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校体育教师更好地承担起培养优秀体育竞技人才的责任。本文将从“兴趣是内驱、方法是关键和实践是舞台”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中小学竞技体育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 标签: [] 中小学 竞技体育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通常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心肌肥厚。2020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了最新的HCM诊疗指南。本文将从共同决策和多学科HCM中心,定义、诊断及初步评估,重视遗传咨询,心脏性猝死风险评估与预防,HCM治疗管理,以及患者生活方式指导六个方面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 标签: 心肌病,肥厚型 指南 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初步评价经皮房间隔造瘘术治疗顽固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短期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入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心力衰竭重症监护病区(HFCU)住院的成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包括射血分数保降低的心衰(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入选标准包括目前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Ⅲ级,入院时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经优化药物治疗和强化容量管理1周后行Swan-Ganz漂浮导管测量静息状态下肺小动脉楔压(PAWP)>15 mmHg,运动后PAWP>25 mmHg。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包括6分钟步行距离(6MWT)、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指标及Swan-Ganz漂浮导管数据。经右股静脉行房间隔穿刺,在压力监测下行球囊扩张,完成房间隔造瘘术。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术后24 h内经Swan-Ganz漂浮导管测量右心房压(RAP)、肺动脉压(PAP)、PAWP及心输出量(CO),并计算心脏指数(CI)。术后48~72 h复查6MWT、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共入选3例左心衰患者,1例女性,为HFpEF患者,2例男性,为HFrEF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Ⅲ级。3例患者均成功行房间隔造瘘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均将为Ⅰ级,第2例和第3例患者的6MWT分别增加了90 m和80 m,但两例患者术后NT-proBNP水平均出现短暂升高。3例患者房间隔造瘘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未见明显变化。Swan-Ganz漂浮导管测量数据显示,3例患者术后PAP(分别为28 mmHg、23 mmHg和12 mmHg)及PAWP(分别为17 mmHg、13 mmHg和11 mmHg)均较术前(PAP:29 mmHg、26 mmHg和34 mmHg,PAWP:23 mmHg、20 mmHg和27 mmHg)下降。除第2例患者(HFpEF)术后CO(3.0 L/min)和CI(1.72 L·min-1·m-2)较术前(CO:3.5 L/min,CI:2.01 L·min-1·m-2)下降外,其余2例(HFrEF)患者术后CO(分别为5.5 L/min和3.4 L/min)及CI(分别为2.61 L·min-1·m-2和2.02 L·min-1·m-2)均较术前(CO:4.4 L/min和1.7 L/min,CI:2.00 L·min-1·m-2和1.01 L·min-1·m-2)提高。结论经皮房间隔造瘘术治疗顽固性左心衰竭患者短期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左心衰竭,顽固性 房间隔造瘘术,经皮 血流动力学 临床症状 心功能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