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甲胎蛋白(AF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1.67%)优于对照组(43.33%)、疾病控制率(83.33%)优于对照组(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MMP-9、AFP、Caspase-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MMP-9、AFP水平均下降,Caspase-8水平升高,且观察组血清VEGF、MMP-9、AFP水平低于对照组,Caspase-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发热、乏力、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皮疹、高血压、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控制肿瘤发展进程,但同时也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谨慎使用。

  • 标签: 阿帕替尼 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在肝硬化腹水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肝硬化腹水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给予随访并继续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共8周。干预前后应用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希望量表总分[(27.02±3.40)分]高于对照组[(25.17±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7,P=0.010)。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总分[(62.95±11.24)分]高于对照组[(53.46±1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2,P<0.001)。观察组SF-36量表情感职能[(72.92±7.61)分]、心理健康[(61.03±12.40)分]评分高于对照组[(68.20±9.14)、(53.08±1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03;t=3.598,P<0.001)。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心理弹性,帮助患者重拾治疗信心,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Snyder希望理论 健康教育 心理弹性 生活质量
  • 简介:内容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及遵医嘱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8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遵医嘱行为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得分、生存质量得分和遵医嘱行为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以使其生存质量和遵医嘱行为得到改善。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生存质量 遵医嘱行为
  • 简介:[ 摘要 ]: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生活环境也日益复杂 .学生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伴随着心理问题的产生:作为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学生也是社会人,每一位学生同样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压力,心理上的问题需要及时疏导,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成为学校关注的一个课题。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化解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让学生掌握情绪自我调节和疏导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这是儿童和青少年个体发展的要求。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这一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打下的教育基础,将影响每个学生的一生。健康的心理在培养学生人格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学生逐渐成熟的自我意识在品德发展中起着定向、决策和调节的作用。

  • 标签: [ ] 心理健康 人格 心理品质
  • 简介: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阶段,如何能够培养学生有问题意识、有思想,则成为现在教学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这些事物是催生学生建立独立的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原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标签: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