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失眠问题日益突出,给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一定影响,而规律有效地自我管理对于改善老年失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老年失眠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措施,以期为老年失眠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老年失眠 自我管理 原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6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均进行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分析其护理干预效果。结果7d为1个疗程,第一疗程完全止血者41例,第二疗程22例,第三疗程13例。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在肺结核咯血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肺结核 咯血患者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锁骨骨折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治锁骨骨折患者116例,应用平均分配方法,将11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参照组58例选用常规护理进行服务;试验组58例选用个性化护理方案,比对不同方案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与患者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相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应用于锁骨骨折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锁骨骨折 个性化护理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的临床护理方法,旨在为提高脑梗塞临床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和综合性临床护理后,治愈51例,好转38例,死亡3例,死亡率3.26%。3例患者均死于脑疝。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褥疮、口腔溃疡等症状出现。结论临床在治疗脑梗塞的同时采取全面的临床护理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消除不良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塞 临床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的疾病,临床表现以出血、贫血、发热为主要特征,患者容易出现头晕乏力、身体虚弱,甚至一过性晕厥,跌倒风险高于其他住院患者。有调查指出[5],年龄、体力、改变体位、疾病环境因素、照顾不当等均为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中班和夜班为跌倒意外的高发时段。

  • 标签: 血液病 护理 高危 防范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脂蛋白(a)在炎症患者体内的变化特征。方法 通过透射比浊法对30例炎症患者、53例健康人的血清Lp(a)、CRP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①在炎症患者中,Lp(a)的平均值是284.74mg/L;在健康群体中,其平均值是189.50mg/L;以上指标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炎症患者中,Lp(a)和CRP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③当炎症反应消失之后,Lp(a)的下降速度非常快,与CRP下降速度相比存在优势。结论 和CRP对比,在炎症患者中,Lp(a)的均值大大提升;在炎症反应消失之后,Lp(a)的下降速度也非常快,由此能够看出Lp(a)对炎症患者是存在临床研究意义的。

  • 标签:     脂蛋白 炎症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ICU患者6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有效的吸痰、气道湿化、吸氧以及口腔护理等干预措施,呼吸道均保持畅通,意识恢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0.8%(7/65),经呼吸道感染强化控制和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于48-85天拔管。患者生存率为95.4%(62/65),显著提升了患者生存率。结论对ICU气管切开术患者进行有效呼吸道护理,能让呼吸道感染有效降低,让患者生存率提高,对于恢复患者机体非常有利。

  • 标签: ICU患者 气管切开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随机选择7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均介于2021年3月-2023年3月,通过信封法分为比照组(常规护理)及试验组(循证护理),各35例。观察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与比照组相比较,试验组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中,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循证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将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研究在2021年2月至12月展开,选入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患者中的60例为对象,并进行1至60编号,任意选取其中的30例,在治疗过程中展开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则将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在恢复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例,分为两组,每组42例。使用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使用中医康复护理,患者的肢体功能能够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这样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并且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龄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9月份到2022年9月份所纳入的66例高龄胃肠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和营养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进行比较可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能够得知,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对高龄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效果。结论:针对高龄胃肠手术患者来讲,通过加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可更好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值得大面积推广。

  • 标签: 高龄胃肠手术 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更是令人担忧。本文旨在探讨公共卫生干预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 标签: 糖尿病,高血压,公共卫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收集该院从2011年4月到2013年5月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8名,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胺碘酮治疗,而实验组在用药之后还给予精心的护理,而给对照组的则是常规护理,在不同护理之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两组的病情都有改善,心室率较治疗前都有下降,但是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39名患者中显效有29名,有效9名,总有效率为97.44%,而对照组中显效23名,有效13名,总有效率为89.74%。结论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率失常患者过程中,增加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是可取的,切有利于增加疗效,使患者更快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实践。

  • 标签: 胺碘酮 心衰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摘要】报告 1例室上速患者使用改良瓦氏动作的急救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快速识别与评估、心理护理、改良瓦氏动作实施、健康教育。经过改良瓦氏动作的实施患者 2 分钟即成功复律。

  • 标签: 室上速 改良瓦氏动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管理期间引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意义及效果。方法:本项研究所选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我院住院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选取86例。研究前,征得研究对象及家属同意后,依据其住院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86例患者随机均分到两个研究小组中,即对照组(43例;施治期间予以常规模式管理)、观察组(43例;施治期间予以优质模式管理),统计、比对2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指标对比差异较小(P>0.05);管理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果: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管理期间,引用优质护理模式可增强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用2019年3月-2021年3月心内科收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对比分析法,将100例患者根据每组50例样本数据分配成参考组与实验组,参考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对两组临床护理总有效性及患者不良反应、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总有效性、满意率,总有效率、满意率更高的一组为实验组,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高的一组为参考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能够实现对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的保证,并且实现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抑制,在临床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内科患者 规范化护理管理 临床效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途径。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诊治的36例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常规组(临床护理)和治疗组(干预护理),比较护理成效。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护理满意率更高,治疗效果更佳,p<0.05。结论:加强干预护理,取得不错效果,可改善病人各项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干预护理 临床护理 2型糖尿病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抑郁症患者嗜睡症状与快感缺失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将ESS≥7分定为白天嗜睡组,共纳入46例;将ESS<7分定为无嗜睡组,共纳入171例。采用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evised social anhedonia scale,RSAS)、中文版修订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evised physical anhedonia scale,RPAS)评估患者的快感缺失症状,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有无嗜睡和性别对躯体快感缺失得分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F=0.274,P=0.601),主效应分析提示性别对躯体快感缺失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48,P<0.05)。(2)有无嗜睡和年龄对躯体快感缺失得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4.396,P=0.013),进一步做简单效应分析,在白天嗜睡组中,40~49年龄段的患者躯体快感缺失得分[(21.54±12.37)分]低于50~64岁年龄段[(34.13±12.53)分](P<0.05)。(3)有无嗜睡和坐躺时间对社会快感缺失得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4.247,P=0.041),进一步做简单效应分析,在白天嗜睡组中,坐躺时间<2 h的患者社会快感缺失得分[(13.71±5.18)分]低于坐躺时间≥2 h的患者[(19.75±6.39)分](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嗜睡总分与社会快感缺失得分呈正相关(r=0.206,P<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及坐躺时间后嗜睡总分仍与社会快感缺失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25,P<0.01)。结论重度抑郁症患者日间嗜睡症状与快感缺失相关联。

  • 标签: 重度抑郁症 嗜睡 快感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