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期间对于无肠坏死的患者是否需要抗血栓治疗。方法系统检索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PubMed上有关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中抗血栓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3月31日。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由至少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结果采用Cochrane软件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1篇RCT研究,共295例患者,其中211例患者保守治疗,分为两组:抗血栓组(ATT组)94例,无抗血栓组(NO-ATT组)107例,ATT组和NO-ATT组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分别为83.6%(88/94)和95.3%(102/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率危险比为0.97(95%CI:0.88~1.07)。症状不缓解或者夹层进展者予以手术治疗,所有研究均未报道死亡。结论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对于无肠坏死的患者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血栓药物。

  • 标签: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保守治疗 抗血栓 Meta
  • 简介:摘要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肾脏病理为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合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M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结果显示,12例患者中POEMS综合征2例,Castleman病1例,冒烟型骨髓瘤(smoldering myeloma,SMM)和T细胞淋巴瘤各1例。肾脏病理光镜示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肿胀11例,11例行电镜示内疏松层增宽、增厚。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1例进入终末期肾病,3例死亡。作者认为,TMA患者都应进行M蛋白筛查,青年TMA合并MG患者需注意排查POEMS综合征。

  • 标签: 血栓性微血管病 副蛋白血症 病理学,临床 预后 肾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部位与置管成功率、出血量、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至12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二科收治的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新生儿分别采取上肢静脉PICC置管术和下肢静脉PICC置管术。比较两组新生儿置管成功率、出血量以及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出血量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留置时间明显高于上肢静脉置管组、操作耗时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置管时,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置管后时间的增加,两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均呈降低趋势,且置管后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送管困难、置入过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下肢静脉置管组中未发生置入颈静脉、返折腋静脉等情况。下肢静脉置管组新生儿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行上肢静脉PICC置管术有利于提升置管成功率,减降低出血量以及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舒适度明显优于上肢静脉PICC置管术。

  • 标签: 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 置管部位 安全性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