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CL90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前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拟行手术患者102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围期情绪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负性情绪。

  • 标签: 心理护理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8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29例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比护理前显著降低,其中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其中研究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模式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生活质量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移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受者的心脏移植临床预后和术后肾功能变化趋势,并总结相关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原位心脏移植受者(≥18岁)的临床资料,并采用CKD-EPI公式计算受者术前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发布的eGFR分类标准,将受者分为四组:M1组(术前eGFR≥90 ml/min/1.73 m2),M2组(术前eGFR为60~89 ml/min/1.73 m2),M3组(术前eGFR为45~59 ml/min/1.73 m2),M4组(术前eGFR<45 ml/min/1.73 m2)。比较各组受者术后1年的临床预后。主要终点分析术前eGFR是否是受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次要终点包括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率、住院周期和肾功能的变化趋势等。结果共纳入276例受者,其中eGFR<60 ml/min/1.73 m2的受者占24.6%。与eGFR≥90 ml/min/1.73 m2相比,调整模型后的1年内死亡率风险比分别为1.78(M3组,95%CI为1.31~3.39)和2.74(M4组,95%CI为1.41~5.32),且M4组受者的死亡率风险比、CRRT使用率及住院周期风险也明显增加;移植前eGFR中位数为73 ml/min/1.73 m2,术后3个月后降至61 ml/min/1.73 m2,此后逐渐趋于稳定,各组eGFR的改变趋势基本相似。结论心脏移植术前的eGFR是受者术后短期存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移植术后3个月eGFR可能逐渐恶化,经过恰当处理,术后3个月后eGFR甚至好转。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心脏移植 临床预后 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在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将基础护理干预施以参照组,将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施以研究组。之后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来说,需对其实施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对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治疗期间进行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05月~2016年05月以来,我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20例实施急诊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全程护理进行手术干预,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LVEF、生活质量指标评分以及护理总有效率(9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是一种有效、理想的临床护理方式。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全称护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