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评判一件油画作品“艺术品位格调”的高低,最主要是看该件作品中有益于提高观赏者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一位合格的艺术家,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美学思想和人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东西方文化对话、全球一体化的平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领地与价值所在。在艺术创作的具体实践中,不论选择怎样的题材,怎样的语言范式,怎样的技巧,透过平实的视觉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怀,忠于自己的绘画理想和崇高的审美追求才是最重要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核电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和核电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并对核电事故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 标签: 核电 环境 核事故 预防措施
  • 简介:文学与思想史的跨学科研究,虽然是近年来才更有意识加以倡导的研究取向,但事实上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轫之初就已竹诸实践。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鲁迅的《摩罗诗力说》等乃是其中的典范之作,新时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本文从文学与思想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出发,试图强调下列几方面的问题。其一,将文学与思想、心态和精神的历史联系起来,不是一种机械的拼合与杂糅,而应该是一种相互渗透和交融,从最高意义上说,是为了恢复文学研究的人文学品格;其二,文学与思想史的连接,非但不是要简单地用文学和语言的材料证明思想史的结论,而且恰恰是要激活“如何说”与“说什么”之间的有机关联:其三.文学是对真理问题和个体命运具体而直接的表达。因而它也为我们质疑那些约定俗成的“常识”与“定见”、那些一成不变的命题和所谓“普遍规律”提供了最大可能性,而这也正是比较文学之所以成为比较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 标签: 跨学科研究 思想史 文体 意义
  • 简介:冯至青年时代与德国浪漫传统的关联,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重视。本文试图进一步准确呈现上述关联的具体构成及其重要特质。在细致分析1920年代冯至生命历程以及他的大量诗歌与散文创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浪漫传统对早期冯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诗歌艺术层面,更对其精神气质的型塑具有重要作用。冯至与浪漫传统的联系,一方面与他对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典传统的自觉继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面对现代性困境对德国浪漫派的批判性吸收有关。大量事实证明,冯至在精神上更接近诺瓦利斯与蒂克而非施莱格尔兄弟及克莱斯特等人,他更强调自然与精神的同一性这一浪漫美学的维度。

  • 标签: 冯至 德国浪漫精神 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