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上尿路影像尿动力检查在输尿管修复重建术后效果评估和指导后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多中心尿路修复RECUTTER数据库中69例患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9例,应急总医院22例,北京健宫医院18例)的病例资料,男39例,女30例。平均年龄(40.4±12.7)岁。左侧输尿管狭窄34例,右侧27例,双侧8例。输尿管上段狭窄26例,中段狭窄10例,下段狭窄33例。术前肌酐(92.3±26.9)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5.1±23.2)ml/(min·1.73m2)。上尿路修复重建术式包括回肠代输尿管术25例(36.2%),肾盂成形术8例(11.6%),输尿管膀胱再植术9例(13.0%),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6例(8.7%),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9例(13.0%),阑尾补片输尿管成形术3例(4.3%),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例(4.3%),球囊扩张术6例(8.7%)。术后3个月拟拔除肾造瘘管前行改良上尿路影像尿动力检查,即:根据测压和显影结果分为3型,Ⅰ型为肾盂膀胱压力差在基线附近保持稳定,灌注过程中重建输尿管显影良好,肾盂绝对压力≤22 cmH2O(1 cmH2O=0.098kPa);Ⅱ型为肾盂膀胱压力差随灌注而升高,但输尿管蠕动尚且存在,压力可降至正常水平,检查结束时肾盂膀胱压力差≤15 cmH2O,肾盂绝对压力≤22 cmH2O;Ⅲ型为肾盂膀胱压力差随灌注而增加,始终>15 cmH2O,同时输尿管蠕动微弱或消失。分析不同分型患者的处理策略和治疗效果。手术成功定义为无需进一步治疗、无积水相关症状、肾积水程度减轻或保持稳定。结果本研究69例均顺利完成上尿路影像尿动力检查。8例肾盂膀胱压力差>15 cmH2O,中位压力差37(19~54)cmH2O。10例肾盂压>22cmH2O,中位肾盂压63.5(24~155)cmH2O。上尿路影像尿动力检查结果Ⅰ型60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Ⅰ型拔除肾造瘘管后无需其他处理。Ⅱ型拔除肾造瘘管和双J管后嘱患者避免憋尿。Ⅲ型4例中,2例定期更换双J管,1例长期放置输尿管支架管,1例接受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中位随访时间为24(18~42)个月,Ⅰ型均达到手术成功标准,手术前后肌酐分别为(88.71±23.09)μmol/L和(88.75±23.64)μmol/L(P=0.984),手术前后eGFR分别为(88.06±22.66)ml/(min·1.73m2)和(87.97±23.01) ml/(min·1.73m2)(P=0.969);Ⅱ型超声显示3例肾积水程度较术前改善,2例保持稳定,手术前后肌酐分别为(105.97±7.75)μmol/L和(97.63±7.56)μmol/L(P=0.216),手术前后eGFR分别为(69.08±14.74)ml/(min·1.73m2)和(75.95±14.02)ml/(min·1.73m2)(P=0.243);Ⅲ型患者接受再次治疗后超声显示肾积水程度保持稳定,手术前后肌酐分别为(105.14±44.34)μmol/L和(101.49±57.02)μmol/L(P=0.684),手术前后eGFR分别为(65.32±19.85)ml/(min·1.73m2)和(73.42±27.88)ml/(min·1.73m2)(P=0.316)。结论改良上尿路影像尿动力检查的灌注测压及显影结果可辅助评价输尿管重建术的手术效果,根据分型对进一步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肾积水 输尿管狭窄 上尿路修复 肾造瘘管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热能动力工程的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热能动力产业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命脉,是涉及多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集成产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面临着国内资源,尤其是许多常规性能源及不可再生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以及企业环境成本的增加,是的各类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必须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热能动力工程为节能环保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对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的发展方面进行研究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对热能动力工程在锅炉和能源方面的发展概况进行分析。

  • 标签: 热能动力工程 锅炉 能源
  • 简介:摘要:我国发电厂应该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考虑热能动力工程的应用需要,在电网面积不断提升、热能和电力工程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思考能源应用出现的损耗问题,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阶段,考虑节能降耗在热能动力工程中作为发电厂日后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促使发电厂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此,本文将对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

  • 标签: 节能降耗 热能利用 动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