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草图经》草部、木部共有药图568幅,占总药图的60%,占植物药图的76%。这些药图可分为“原植物图”“药材图”“植物与药材图”“植物及其生境图”4个类型。“原植物图”中又可细分为“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有根的局部地上部分图”“绘有地面线的植株图”“无根植株图”“折枝图”5个类型。其中,“折枝图”“有根部的完整植株图”等药图的取材与今采集植物标本的基本原则完全一致;“植物与药材图”与“药材图”这两种药图类型反映出《本草图经》的编者是在依据药材市场调查或征集到的药材标本绘制的。这些药图对物象刻画细致入微,不仅反映了药用植物和药材的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本草图经》药图与“图经”内容相辅相成,将绘画艺术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是为早期植物科学画的雏形。

  • 标签: 《本草图经》 草部 木部 药图 本草考证
  • 简介:摘要茯神与茯神木药用历史悠久,现在茯神仍是大宗药材商品,而茯神木已在药材市场消失。清宫医案收载的临床案例中有“茯神”“云茯神”“白茯神”“抱木茯神”等多种茯神类药物,故宫博物院尚珍藏有“白茯神”“茯神木”标本。通过对这两件药材文物进行性状鉴定,并结合史料分析,发现清宫“白茯神”与明清本草记载茯神去皮及松根相一致,可以推断清宫医案中的“茯神”“云茯神”“白茯神”等均为茯神(菌核中抱有松根)加工时去除皮与松根,“抱木茯神”“抱茯神”应指含有松根的茯神,“茯神木”则为茯神加工时去皮与白色菌核。当今临床所习用的“茯神”即清代“抱木茯神”。“茯神木”与“茯神”的功效差异很大,应明辨历史商品的本来面目,为传承和发扬清代宫廷医学,深入开展本草学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本草考古 茯神 茯神木 清代 道地药材
  • 简介:摘要《本草图经》中有38幅药图名称涉及今浙江省。考释出涉及今浙江省的州军冠名药图30幅,共涉及植物药20科29属30种,矿物药1种。尚有7幅植物图有待进一步考证。其中有25个涉及今浙江省的州军冠名药图品种与今品种来源一致,5个品种为浙江省北宋地方习用或异物同名品种,5个品种因形态描述及绘图过于简略,从而导致知名而不知物。在考证分析过程中,发现《本草图经》“明州黄药”图与“秦州红药”图存在图文颠倒现象。除此之外,通过比对刘甲刻本《大观本草》与张存惠刻本《政和本草》中以地冠名图发现,张存惠刻本《政和本草》中“晋州贝母”为刘甲刻本《大观本草》中的“越州贝母”图名更具合理性。浙江省道地药材“台州乌药”以及“浙八味”中“浙白术”“笕麦冬”“温郁金”“浙贝母”的历史分别可追溯到《本草图经》“台州乌药”“越州白术”“睦州麦冬”“温州蓬莪荗”“越州贝母”图,为浙江省道地药材及特色中药资源研究提供了宋代本草图文史料。《本草图经》中产地涉及今浙江省的药材分布情况及记叙风格,反映出浙江省北宋时期中药资源的利用与发展侧重于沿海地区。

  • 标签: 《本草图经》 浙江省 药图 本草考证 中药资源
  • 简介:摘要《本草图经》有48幅药图名称涉今山东省区域,其中草木类药图共42幅,分属7个州军。对《本草图经》涉及到今山东省区域草木类药图进行考证,可推测到种的药图26幅,可推测到属的药图3幅,尚有11幅药图待考。《本草图经》涉及今山东省区域的州军冠名药图中,以兖州、齐州、淄州药图篇幅最多,反映了北宋时期该地区的中药资源利用水平。“单州菟丝子”图刻画了菟丝子属植物吸器,“兖州茯苓”图如实描绘了野生茯苓生境,这说明《本草图经》绘图者开展了细致严谨的实地调查,体现了《本草图经奏敕》“欲望下应系产药去处,令识别人,仔细详认根、茎、苗、叶、花、实,形色大小,并虫、鱼、鸟、兽、玉石等,堪入药用者,逐件画图”的要求。“鬼臼”“人参”“山茱萸”“淫羊藿”“漏芦”等部分药图出现文图不一致,这说明北宋时期存在射干混鬼臼、由跋混半夏、漏芦品种混乱等现象,也反映了苏颂“举凡进呈药物,所记形类,与文献不符者,则并存之”的编写思想。

  • 标签: 《本草图经》 山东省 药图 本草考证
  • 简介:摘要为保证附子的使用尽可能遵照传统用药习惯,将古代附子的品种与产地及其栽培历史作以考证,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研究认为唐以后川产乌头的一个种——乌头属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成为主流本品种,宋以后以其栽培品为正品乌头的主要来源,习称川乌,这个种同时也是附子的药物来源。作为经典名方研发所使用的附子应选乌头属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这个种的干燥子根,且以四川江油与陕西汉中的栽培品为宜。

  • 标签: 附子 乌头 植物基原 本草考证
  • 简介:摘要清代《疡医大全》共载图像223幅,是现存民国以前图像分类最全的一部中医外科学巨著。图像分为中医哲学基础与运气理论图、藏象图、经穴图、诊法图、疾病图、针械图、符式图等7类,从基础到临床,涵盖了当今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男科、儿科、皮肤科、肛肠科、传染科、肿瘤科、急救科的部分内容。图像极其丰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学术价值。

  • 标签: 《疡医大全》 顾世澄 图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草图经》是记录中国北宋中叶时期外来药物交流与应用的珍贵史料。书中记载了29个域外国家的外来药材,也记载一些来自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少数民族地区等泛称区域的外来药材,全面反映了宋代以前的外来药物品种,宋代已用境产资源,境内外资源并用品种,其中包括境外的道地药材。《本草图经》中外来品种的绘图基本真实,有一些外来药材品种图则具有臆想成分,还有一些外来药材有详细性状描述但未附图。该书还如实记载了一些没有调查到样品的外来药材。通过《本草图经》,可见外来药材已经融入到宋代日常生活,宋代朝廷对外来药材调查给予高度重视。《本草图经》对北宋以前的外来药材进行了系统总结,为研究宋代外来药材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 标签: 《本草图经》 外来药物 中药资源调查
  • 简介:摘要晦明轩本《政和本草》与刘甲本《大观本草》的药图在继承《本草图经》药图的基础上,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通过对2个版本《证类本草》中矿石、植物、动物三大类药部图谱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南北殊域的影响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刊刻者秉持的不同刊刻态度,呈现出外轮廓形似而具体细节存在差异的特点;在刻工艺术水平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水准;在宋代绘画的互证下,药物图谱的绘制展现出不同的写实精神。刘甲本《大观本草》与晦明轩本《证类本草》相比较丢失了很多细微特征,因此晦明轩本《证类本草》的图谱相对于刘甲本《大观本草》而言更接近于《本草图经》绘图原貌或者说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药物。

  • 标签: 《本草图经》 《证类本草》 《大观本草》 图谱
  • 作者: 王军 程铭恩 詹志来 张卫 杨洪军 彭华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医史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亳州中医药研究所,亳州 236800,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合肥 2300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合肥 2300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中国医学科学院道地药材研究创新单元(2019RU057),北京 100700
  • 简介:摘要地黄是一味常用的大宗药材,历代经典名方中常收录生地黄、干地黄、熟地黄、干熟地黄、生干地黄等多个品种。为理清经典名方中不同地黄炮制品的来源及品种演变关系,本文对历代本草著作进行了梳理。古今地黄均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天目地黄R. chingii Li曾作为地方品种。南北朝时期地黄已有栽培,唐宋时期栽培技术成熟;河南怀庆府自明代被认为是地黄的道地产区。《神农本草经》所载"干地黄"包括了今天的生地黄和熟地黄;《名医别录》将"生地黄"和"干地黄"相应分条描述,此时所载的生地黄为今之鲜地黄;宋代《本草图经》将"生地黄"与"熟地黄"相应描述,所载生地黄与今之生地黄相近,生地黄在宋代发生了含义的转变;"熟地黄"在秦汉时期的药方中已有记载,宋代单列并独立描述,明代熟地黄的加工方法多样,近代熟地黄加工方式趋于简化。"生干地黄"与"干熟地黄"在本草中独立成条见于明代本草,分别为今之生地黄和熟地黄,两者名称现今基本不用。通过梳理,为经典名方中地黄类药材的基原及加工提供本草学依据。

  • 标签: 经典名方 地黄 品种 基原 本草